[实用新型]调理网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9941.2 | 申请日: | 2007-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97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李競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競 |
主分类号: | A47J36/20 | 分类号: | A47J36/2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理 网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理网架,尤其涉及一种易取出食材及结构简单的调理网架。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便于烹煮食材,特别是火锅、煮面等等,往往利用调理架将食材与高汤区分,目前一般传统的调理架已十分的多样化,习用的调理架由一手柄与一网架组合而成。此种习用的调理架已在市面上销售、使用许久,但是此种设计在实用性上仍有不足之处,究其原因乃在于网架上方开口并无其它设计,所以使用者将面条、火锅料等置入网架内后,常会因滚烫的水流而漂浮出开口,使调理架内的面条、火锅料四散而出,造成使用者不方便。
针对于上述传统调理架的缺点,出现了一种改良后的调理架,其由二网架、一柄体所组合而成,该二网架相枢接,而二网架一侧接设有一柄体,且在柄体上设有供人推按的凸出推块及可定位在容器开口上缘的卡钧。该柄体的一端设有若干滑轨,且在滑轨的预设段落二侧各设有挡止部,而在滑轨前端端部设有固接部,而固接部预设距离旁则设有一枢接部。上述调理架还具有一滑块,该滑块对应滑轨设有滑嵌部,滑块以滑嵌部滑设在滑轨二挡止部内的预设段落中,在滑块对应滑轨固接部方向设有一枢接部。上述调理架还具有一连杆,该连杆的二端各设有枢接组件,且其一侧的枢接组件对应枢接在滑块的枢接部上。上述网架是两个开口相对的网状架体,一网架开口向上固设在柄体滑轨前端的固接部,另一网架则在一侧固设有一枢接架,该枢接架另一端以一枢接部被连杆的枢接组件枢接,而枢接架中央对应柄体枢接部则制设有一枢接座,使枢接架可以柄体枢接部为中心进行旋动。
上述结构利用运用连杆推动方式,使二网架相对应开启、闭合,因此,此结构运用二网架完全包裹食材、火锅料,可避免四散而出。然而,此种结构仍有缺失,其连动结构不但复杂,生产及组装亦较为麻烦,且烹煮食材时,往往产生不少碎屑,连动装置间有许多细缝,容易卡住碎屑且不易清理,特别是油脂更不容易清洗干净;再者,上方网架虽然可掀起,但欲拿取下方网架内的食材时,上方网架容易卡住使用者的汤瓢或筷子,令使用者不易拿取网架内食材,尤其目前盛行的小火锅,其锅具为配合一人使用,内部容置空间往往不大,当掀开使用时,更是大幅占据容置空间,不容易使用,如此甚为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调理网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调理网架结构复杂、不易取出食材及组装麻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调理网架,其包括一调理架,所述调理架设有一握柄及接设于握柄一端的架体,所述调理网架还包括一调理勺,所述调理勺设有一勺柄及接设于勺柄一端的勺体,所述勺柄下方端面设有一滑嵌部,所述调理架的握柄上设有一容置部,所述滑嵌部容置于容置部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设有调理勺,使架体内容置物不至于随沸腾的汤液散落出;调理架及调理勺易于接合且易于分离使用,从而使使用者易取出食材;使用者可单独使用调理架涮煮食材,也可单独使用调理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清洗,组装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理网架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调理网架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3及图4是图1所示调理网架的装配方式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调理网架的操作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调理网架使用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理网架另一实施例立体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图2及图3所示的调理网架,其主要包括一调理架1及一调理勺2。
该调理架1设有架体12及握柄11,该架体12为镂空且略呈半球体的结构,该架体12内可放置食材,并利用镂空的架体12置入汤品内将食材煮熟以便于食用;该握柄11为镂空的杆体构成,该握柄11可供使用者握持之用,该握柄11镂空部份为容置部111,该容置部111具有嵌槽1111,所述嵌槽1111由容置部111朝架体12向下延伸形成,其宽度窄于容置部111,且其宽度朝架体12延伸方向越来越狭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競,未经李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99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身装置
- 下一篇:下送风顶端烟室感烟火灾探测器的现场加烟测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