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体红外检测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20603.0 | 申请日: | 200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99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徐天麒;王强;刘建伟;首召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和而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5/26 | 分类号: | G01D5/26;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维邦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金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体 红外 检测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检测电路,特别是指一种人体红外检测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有两种较为常见的人体检测方式,热释电红外检测方式和专用IC组成的红外检测电路,其控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两种控制电路都采用专用的器件成本较高,且耗电大,抗干扰能力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人体红外检测控制电路,用来解决现有的控制电路成本高、功耗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体红外检测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主控芯片、红外线发射电路和红外线接收电路;其中所述主控芯片包括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和控制信号输出端;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出端输出载波信号驱动红外发射电路发射红外线,红外线接收电路接收到被人体反射回的红外线后将其转化成稳定的数字信号通过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入端输入主控芯片,主控芯片对输入的信号进行判断,由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
优选地:所述主控芯片为一支八管脚的单片机。
优选地:所述红外线发射电路包括红外线发光二极管、NPN三极管、二极管限流电阻和基极偏置电阻;其中基极偏置电阻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出端和作为开关的NPN三极管,所述三极管集电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并串联所述限流电阻;所述主控芯片定时从信号输出端口发出载波信号,该载波信号驱动所述三极管控制的发光二极管所在回路导通,发光二极管发射红外线脉冲信号。
优选地:所述红外线接收电路包括接收红外线并将红外线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的红外线接收模块、电源电流滤波电路和信号滤波电路;其中电源电流滤波电路连接在红外线接收模块的电源端口上,信号滤波模块连接在红外线接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口上;红外线接收模块接收到被人体反射回的红外线信号后将其转化成主控芯片可以识别的数字信号,经由信号滤波后输入所述主控芯片,其中电源滤波电路保证红外线接收模块的供电稳定。
优选地:所述电源电流滤波电路包括电源滤波电容和电源限流电阻,其中电源滤波电容和电源限流电阻串联组成回路,所述红外线接收模块电源端口并联所述电源滤波电容和电源限流电阻。
优选地:所述信号滤波电路包括信号限流电阻和接地的信号滤波电容,信号限流电阻连接在红外线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与主控芯片输入端之间,且并联信号滤波电容。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可以通过低端的单片机实现相应的功能,故相对目前市场上采用的专用IC检测人体,成本降低一半以上;
2、功耗小,发热量小,因此据有比专用IC检测控制电路更高的可靠性;
3、电气结构简单,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的改动都更为容易,通过更改程序和硬件可以方便实现不同的检测距离及输出信号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体红外检测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主控芯片、红外线发射电路和红外线接收电路三部分;其中主控芯片包括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和控制信号输出端;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出端输出载波信号驱动红外发射电路发射红外线,红外线接收电路接收到被人体反射回的红外线后将其转化成稳定的数字信号通过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入端输入主控芯片,主控芯片对输入的信号进行判断,由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主控芯片为一支八管脚(8PIN)的低档单片机U402。单片机U402的输出端连接红外线发射电路的基极偏置电阻R404。
红外线发射电路包括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ED401、NPN三极管TR401、二极管限流电阻R403和基极偏置电阻R404。其中基极偏置电阻R404连接单片机U402的信号输出端和作为开关的NPN三极管TR401,三极管TR401的集电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401并串联限流电阻R403,限流电阻R403的另一端连接+5V电源,三极管TR401的发射极接地。
单片机U402定时从信号输出端口发出载波信号,该载波信号驱动三极管TR401控制的发光二极管LED401所在回路导通,发光二极管LED401发射红外线脉冲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和而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和而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06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共模电感
- 下一篇:一种高密度连接器插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