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汽车监控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0677.4 | 申请日: | 200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11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军;周志文;杨文彬;周卫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华强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B60R2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创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瑶 |
地址: | 518031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rfid 技术 汽车 监控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监控技术,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汽车监控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监控设备主要包括防盗器和实时监控设备。对于汽车防盗报警器主要包括汽车原装的防盗器及后装的防盗报警器。原装的防盗报警器主要用于中高档车型,低档车上基本都要靠后装。第一代汽车防盗报警器为机械式防盗报警器,主要是采用机械锁对汽车进行设防,它的最主要的缺点就是安装麻烦、只防不报警,而且防盗锁极易被劫匪破解,即使破解不了,也可以通过破坏车辆将车或车中财物盗走。第二代防盗报警器为电子式防盗报警器,主要是通过加装电子防盗设备来达到防盗目的,虽然它较之机械式防盗器更加安全方便,但也存在着无法进行司机身份识别或者识别方式简单容易被破解,而且基本上都无法对车辆进行24小时监控,只能车主被动发现车辆被盗,无法在第一时间知道车辆被盗并能跟踪车辆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目前汽车防盗报警器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安全性高、成本低廉、安装使用方便的基于RFID技术的汽车监控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于RFID技术的汽车监控设备,包括:一个车载RFID阅读器、至少一个RFID识别器以及一个主控制单元,所述主控制单元控制车辆的油路和/或中控锁,车载RFID阅读器实时监测车辆周围是否存在合法的RFID识别器,主控制单元根据车载RFID阅读器检测到的信号对车辆进行设防、撤防控制。
优选的,所述RFID识别器内存储有一个ID号以及一个随机密码,车载RFID阅读器设置合法的RFID识别器内的随机密码,仅当ID号和随机密码同时正确时,车载RFID阅读器判断RFID识别器合法,并发送撤防信号至主控单元,主控制单元进行撤防控制。
优选的,还包括一个报警单元,所述主控制单元还实时检测车辆的状态变化,当车辆发生变化且车载RFID阅读器未检测到合法的RFID识别器存在时,主控制单元发送报警信号到报警单元进行报警操作。
优选的,所述的RFID识别器采用间断的工作方式。
优选的,RFID识别器为独立的便携式设备,例如可以是类似于车辆钥匙的设备。
优选的,所述多个RFID识别器中存储ID号各不相同。
优选的,每个RFID识别器中存储的ID号为一个32bits长度的数。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RFID技术,使用的RFID阅读器和RFID识别器性能稳定,成本低廉;而且还通过随机加密的方式,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采用的RFID识别器体积小,耗电量低,可以集成在汽车钥匙中,使用非常方便,而RFID阅读器也可以方便的安装在车体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于RFID技术的汽车监控设备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监控设备主要基于RFID技术,设备包括:一个车载RFID阅读器、至少一个RFID识别器以及一个主控制单元,所述主控制单元控制车辆的油路和/或中控锁,车载RFID阅读器实时监测车辆周围是否存在合法的RFID识别器,主控制单元根据车载RFID阅读器发送的检测和撤防信号对车辆进行控制。RFID识别器用于标明车主的合法身份,RFID阅读器实时监测车辆周围是否有识别器存在。设备中还可设置一个报警单元,在正常情况下,只要车主带着识别器对车辆操作,阅读器监测到合法的识别器,此时的操作都为合法操作,设备不会报警。当主控制单元监测到车辆状态变化,而此时RFID阅读器又没有监测到合法的识别器存在时,设备将发出报警,并对车辆进行锁定控制。监测的车辆状态包括:车辆打火信号、门边信号、刹车信号、转向信号,同时也会监测当前主电源状态,锁定控制包括:车辆油路及锁车门的中控锁的锁定。主控制单元会实时监测车辆状态变化,然后根据此时终端处于设防或是撤防状态来处理数据。当合法识别器被监测到时,主控制单元即处于撤防状态,此时除剪线信号外,其他状态变化都被认为是合法的,反之如果无法监测合法识别器存在,则此时的车辆状态变化都被认为是非法的,会立即报警并进行锁定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华强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华强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06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辊轧花机动平衡曲轴
- 下一篇:一种鉴权和计费的方法及外部用户接口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