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控LCD驱动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0823.3 | 申请日: | 200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95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陈顺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顺富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G09G3/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33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控 lcd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控制器单片机控制的LCD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较早前的工业控制器(塑胶机器专用电脑),简称控制器、全由台湾进口,而它的LCD驱动板的重要IC的技术掌握于IC生产商YAMAHA公司手中并不对国内销售芯片和开放技术。现已停止生产该IC。由于市场上已无此类IC的销售,造成该LCD驱动板的货源短缺,使需要该控制器及LCD驱动板的厂商的设备生产闲置或丢弃,造成很大浪费,给此类设备的生产和维护造成成本的大幅上升,带来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对原有控制器的电脑部分不用作任何修改的情况下,提供一种能够完全兼容于原有电脑的工控LCD驱动电路。
它包括:键盘电路,控制信号电路,缓冲电路,数据缓冲电路,地址缓冲电路,RAM,ROM,LCD驱动IC,输出接口电路,LCD接口,逆变电路和负压电路;
其采用如下方式实现电联接:主机接口分别连接键盘电路、控制信号电路、缓冲电路、数据缓冲电路、地址缓冲电路,键盘电路连接键盘接口,控制信号电路分别连接数据缓冲电路、地址缓冲电路和RAM,地址缓冲电路连接RAM,数据缓冲电路连接LCD驱动产IC,缓冲电路连接ROM,RAM连接LCD驱动IC,ROM分别连接数据缓冲电路、地址缓冲电路,数据缓冲电路、地址缓冲电路连接LCD驱动IC,LCD驱动IC连接输出接口电路,输出接口电路连接LCD接口,LCD接口分别连接逆变电路和负压电路。
本实用新型保持了用户的操作习惯,完全兼容于原有的工控机电脑。LCD的显示效果和稳定性与原有产品完全一样。同时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系流控制方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主机接口分别连接键盘电路、控制信号电路、缓冲电路、数据缓冲电路、地址缓冲电路,键盘电路连接键盘接口,控制信号电路分别连接数据缓冲电路、地址缓冲电路和RAM,地址缓冲电路连接RAM,数据缓冲电路连接LCD驱动产IC,缓冲电路连接ROM,RAM连接LCD驱动IC,ROM分别连接数据缓冲电路、地址缓冲电路,数据缓冲电路、地址缓冲电路连接LCD驱动IC,LCD驱动IC连接输出接口电路,输出接口电路连接LCD接口,LCD接口分别连接逆变电路和负压电路。
主机和LCD驱动板的接口信号包括:
一、地址总线A_BUS(A0-A15);
二、数据总线D_BUS(DO-D7);
三、控制信号部分
A-BUS→缓冲器→RAM→VDBUS(LCD-driver连接到RAM的数据总线);
D-BUS→缓冲器→LCD数据接口;
D-BUS←→键盘部分;
控制部分的作用是:
1.选择按键部分,包括:
a.片选写扫描信号;
b.片选读键盘信号;
c.片选写键盘LED;
2.选择LCD部分,包括:
a.控制数据输入缓冲器使能;
b.写LCD命令,写LCD数据,读LCD状态的控制;
c.与LCD_driver的控制信号结合经过带输出锁存功能的缓冲器使部分来自主机的地址和LCD地址信号同步;
ROM的控制:
采用了数据/地址复用(8位)当来自LCD_driver的控制信号CCL为高电平的时候锁存地址,为低电平的时候读出数据.同时由LCD_driver提供的地址(5位)和来自主机的地址(2位)组成了ROM的15位地址。
LCD驱动部分:
接收来自主机的命令或者数据,对LCD的寄存器进行覆值设定。这个LCD驱动芯片对显示区的数据的管理有文本特性和图形显示特性。如果处于文本显示特性状态,把来自主机的数据作为地址信号提取ROM中的字符代码存到RAM中。如果是图形显示特性,直接把来自主机的数据存到RAM中。数据存放到RAM的位置由来自主机的地址信号决定。
通过设定LCD的显示起始地址,输出显示数据。显示的数据位置和RAM中的位置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顺富,未经陈顺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08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