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助听式无线耳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0880.1 | 申请日: | 200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47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郑玉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振华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25/00 | 分类号: | H04R25/00;H04B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18102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助听式 无线耳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领域中的无线耳机,特别涉及一种助听式无线耳机。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是将无线数据或语音进行传输,将各种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终端设备、各种数字数据系统、甚至家用电器采用无线方式联接起来。它的种类很多例如Zigbee、蓝牙、Wi-Fi、移动通信或传统数传电台,特别是蓝牙,它的传输距离为10cm~10m,如果增加功率或是加上某些外设便可达到100m的传输距离。它采用2.4GHz ISM频段和调频、跳频技术,使用权向纠错编码、ARQ、TDD和基带协议。TDMA每时隙为0.625μs,基带符合速率为1Mb/s。无线支持64kb/s实时语音传输和数据传输,语音编码为CVSD,发射功率分别为1mW、2.5mW和100mW,并使用全球统一的48比特的设备识别码。由于无线通信采用无线接口来代替有线连接,使无线耳机有了广泛的应用,加上该技术功耗低、对人体危害小,应用简单、容易实现,很为大众喜爱,但是对于听力损失患者,却无法正常使用。
目前,很多人因听力损害,不能清楚收听声音信息或是必须得同时使用耳机和助听装置,这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多数情况下,听力损失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患者听不到高音,只能听到低音,叫作倾斜听力损失;第二种是患者听不到低音,只能听到高音,叫作逆倾斜听力损失;第三种是患者听不到正常音频范围内的所有声音;第四种是患者听不到一小部分音频范围的声音。现有的助听技术可以对上述各种听力损失进行补偿,使患者能正常听取声音信息,所以亟需一种能帮助听力损失人群收听声音信息的无线耳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无线耳机不利于听力损失患者收听声音信息的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自由选择音频补偿区域、帮助听力损失患者收听声音信息的助听式无线耳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助听式无线耳机,包括耳机主体及设于所述耳机主体上的功能控制单元,在所述耳机主体内部包括一耳机主板,在所述耳机主板上设有无线通信模块,在所述耳机主板上还设有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相连的助听模块。
本实用新型助听式无线耳机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助听模块是用于补偿听力损失,所述助听模块把传入的信号经变换、放大后输出。
本实用新型助听式无线耳机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变换、放大是调一节音频区域信号的音量。
本实用新型助听式无线耳机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音频区域可以是高音频区、低音频区或一特定音频区。
本实用新型助听式无线耳机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功能控制单元包括音频区域选择元件,所述音频区域选择元件用于控制补偿听力损失的音频区域范围。
本实用新型助听式无线耳机的进一步改进是:包括喇叭;所述助听装置输出的音频信号经所述喇叭发出声音信息。
本实用新型助听式无线耳机的进一步改进是:包括麦克风;所述麦克风用于接收其周围的声音信号,然后传给所述助听模块或所述无线通信模块。
本实用新型助听式无线耳机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功能控制单元包括听筒、话筒、音量控制元件、电源控制无件、扬声器控制元件、接听/挂断控制元件或充电器插孔等。
本实用新型助听式无线耳机的进一步改进是:在所述耳机主体外表面上设有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助听式无线耳机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无线耳机可作独立的助听装置使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助听式无线耳机的有益效果是:无线耳机由无线接口代替有线连接,功耗低、对人体危害小,应用简单、容易实现,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方便,所以深受大众喜爱,但是对于听力损失患者却因其不具有助听功能而望尘莫及,本实用新型可自由选择音频区域、增加助听功能,让所有人包括听力损失患者,都可以正常使用无线耳机,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作为独立的助听装置使用,亦方便听力损失患者在工作、生活中听取信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助听式无线耳机外观示意图;
图2为所述无线耳机耳机主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无线耳机用作助听装置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振华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振华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08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