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孔加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1605.1 | 申请日: | 200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91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王钜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钜洪 |
主分类号: | B26F1/24 | 分类号: | B26F1/24;B26D7/10;B29C35/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杏媛 |
地址: | 523000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孔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薄膜的微孔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微孔薄膜可以应用于包装领域,用于包装面包、糕点、鲜花等,透气并且保鲜效果好,现有的微孔薄膜的加工方法是在普通无孔薄膜上开有若干个通孔,人工打孔耗时、耗力,而且孔径大小不一致,孔的分布也不均匀,而现有的穿孔机械在加工完成的薄膜上进行穿孔,其对有弹性和延展性的薄膜穿刺后,微孔会很快复原,只留下穿痕,且其未与薄膜生产同步进行,生产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孔加工装置,在生产薄膜的同时加入了打孔工序,能同现有的薄膜生产同步匹配的生产出孔径一致、分布均匀的微孔薄膜,提高了微孔薄膜的质量和制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孔加工装置,包括牵引辊、导辊、相邻设置于牵引辊与导辊之间的加热辊与冷却辊,加热辊的外部分布数个小针,内部设电热丝,电热丝通过电线与电源连接,冷却辊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模具,其中通有冷却水,冷却辊与加热辊由发动机驱动,冷却辊顺时针旋转,加热辊逆时针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快速有效的加工出微孔薄膜,孔径可为1mm-5mm,孔径的周边平滑无毛边,各种厚度的薄膜均适用,微孔加工装置与现有的薄膜制造设备同步使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微孔加工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微孔加工装置加热辊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微孔加工装置冷却辊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3,微孔加工装置包括牵引辊2、导辊4、加热辊6及冷却辊8,加热辊6和冷却辊8置于牵引辊2与导辊4之间,相邻设置;牵引辊2用于收卷打孔前的薄膜,导辊4用于回收已打孔的薄膜,冷却辊8的内部设有冷却模具82,其中通有冷却水,加热辊6的外部分布35000个小针62,内部设发热装置64,图2所示为电热管,也可为电热丝,电热管64通过电线66与电源(未图示)连接,电压为1200W,温度为400摄氏度,其行程为每小时一万多米。本实用新型加热辊6分布的小针62数量优选在30000个以上。
当薄膜经吹塑机吹塑成型后,在压边装置前安装微孔加工装置,牵引辊2将薄膜导向加热辊6,冷却辊8与加热辊6相邻设置,由发动机(未图示)驱动,冷却辊8顺时针旋转,加热辊6逆时针旋转。两辊转动时,加热辊6上的针62将两辊间的薄膜刺出细微孔,由于加热辊6的针62的温度较高,薄膜又具有热缩性,在高温下,薄膜收缩,针孔扩大形成微孔,微孔孔径可以通过调整加热辊6的针径、穿刺速度和加热辊6温度来调节,可加工孔的范围为1-5mm,由于加热辊6的温度很高,薄膜穿刺容易发生热蠕变,冷却辊8内的流动的冷却水可以有效的降低薄膜温度,之后,导辊4卷收成型的微孔薄膜。
将塑料原料经螺杆挤出塑化后并从模头挤出,成为高温塑料薄膜,然后薄膜袋进入打孔区,在微孔加工装置的作用下被打孔,形成微孔薄膜,该微孔薄膜还可经过冷却、电晕处理、压合、分切、收卷等机械加工制成所需宽度微孔薄膜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因加热辊上密布小针,打孔行程快,可以快速有效的加工出微孔薄膜,孔径可为1mm-5mm,孔径的周边平滑无毛边,各种厚度的薄膜均适用,且本装置与现有的薄膜制造设备同步使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率,是一种高效、节能且实用的微孔加工装置。
通过本实用新型上述步骤,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钜洪,未经王钜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16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旱田人工点播播种器
- 下一篇:烟火弹改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