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实验注塑成型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1980.6 | 申请日: | 2007-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21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谢力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远鹏 |
主分类号: | B29C45/03 | 分类号: | B29C45/03;B29C45/64;B29C45/50;B29C45/76;B29C45/2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清方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实验 注塑 成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供给模具设计与制造人员,认证模具运动与成型分析及教学实验的微型实验注塑成型机。
背景技术
传统模具教学,大多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记,其模具理论设计与计算均是纸上谈兵。碰到较难用语言表述的部分,往往是授者讲不清楚,而听者更是糊涂。如果有一台供学生实习的教学用注塑机是每个设有模具专业的学校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一台工业上所用的注塑机及其配套设备,不仅其成本相当昂贵,而且操作相当复杂,故障点多、占地面积大,且还要使用380伏的电压才可使用。这样,就限制了一般具有模具专业院校的使用。另外,即使是有的院校有一台或两台工业用注塑机,但是也存在注塑机的实际注塑过程不可视,而实际演示效果也很不理想。现在虽然在教学或设计中有运用计算机模拟设计教学,企图增强学生这方面感性认识,但是计算机模拟设计并不能真实直接观察模具在三维空间的相关运动及成型过程,其实际作用是有限的。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能够在教学和设计中现场演示的微型实验注塑机,如果这种微型实验注塑机能在试验中看到模具的运动及成型状态,从而将理性知识转变为感性知识。想必教授者和求知者双方会形成教的轻松、学的愉快、听的得明白的教学效果。
发明内容
为填补上述产品的空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向社会提供一种微型实验注塑成型机,其有利于模具行业的同行技术交流及求知者和教授者的理论教学和学习,使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事物在实验过程中得到很好的思维转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本微型实验注塑成型机还能够帮助设计人员验证模具运动方式,通过模具成型产品,提供设计人员对模具设计中的各机构产生更为实际的思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微型实验注塑成型机,包括开模合模部件、溶胶注射部件、机身、加热系统、控制系统和加料装置,所述开模合模部件包括前模固定板,后模活动板及顶出固定板,所述顶出固定板和前模固定板间隔一定距离相互平行的设置在所述机身上,在所述顶出固定板和前模固定板之间设有四根导轨,所述后模活动板活动设置在所述四根导轨上,在所述顶出固定板外侧固定有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通过齿轮与齿条可来回驱动所述后模活动板,在所述直线电机上部设有制动装置。
在所述前模固定板内壁上设有挂模板,在所述挂模板与所述前模固定板之间设有反向弹力装置。
所述反向弹力装置为聚氨酯橡胶层。
所述反向弹力装置为数根弹簧,弹簧的一端顶在所述前模固定板内侧,另一端顶在所述挂模板与前模固定板相对的侧壁上。
所述溶胶注射部件包括支架尾座、连接注塑筒的滑动座,在所述支架尾座与所述前模固定板之间设有两根滑轨,所述滑动座设置在所述两根滑轨上,可沿所述滑轨来回滑动;在所述注塑筒的前部设有加热系统,在所述滑动座上设有加料装置,所述加料装置的冷却系统与设置在机身内的水箱及水泵相连接;在所述滑动座下部,通过活动轨悬挂有进料电机,所述进料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相连,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驱动进料螺杆;在所述第一齿轮两侧各设有一块挡板,在所述支架尾座设有注射用直线电机,所述注射用直线电机通过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可直线推动所述进料螺杆。
所述溶胶注射部件的中心线与开模合模部件的中心线同心或一致,并平行于安装地面。
所述溶胶注射部件的中心线与开模合模部件的中心线相互垂直,并平行于安装地面。
在所述后模活动板上设有顶杆,在所述顶杆上设有复位弹簧。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含有语音提示模块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机身,所述电路板至少包括启动、塑化、合模、注塑、开模按钮,并且开启一个按钮会得到相应的操作语音提示。
在所述前模固定板,后模活动板上挂有透明模具。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省去了现有注塑机的液压系统,并使用直线电机带动齿轮驱动齿条的结构代替之,故本产品无噪音无污染,并且可采用220V电压,可在任何有电场所使用,不受工业用电的限制;同时,该产品填补了模具教学中无实验用注塑机的空白,其有利于模具行业的同行技术交流及求知者和教授者的理论教学和学习,使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事物在实验过程中得到很好的思维转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还能够帮助设计人员验证模具运动方式,通过模具成型产品,提供设计人员对模具设计中的各机构产生更为实际的思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远鹏,未经谢远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19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