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保护膜剥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22030.5 | 申请日: | 2007-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77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翟玉清;王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10 | 分类号: | H01M8/10;H01M8/02;C08J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护膜 剥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领域,特别涉及将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上的保护膜剥离的领域。
【背景技术】
如图2所示,质子交换膜60是燃料电池的关键部件,它直接影响电池性能与寿命。市售的质子交换膜60是带有保护膜61的,即在质子交换膜60的两面都覆有一种塑料膜,以用来保护质子交换膜60受潮湿后不产生绉纹,不易受到粉尘、化合物等污染,我们把质子交换膜上贴保护膜称为三合一质子膜。在洁净的操作室内可剥掉保护膜61直接使用。三合一质子膜6在买来时一般都是成卷的。
然而,保护膜61与质子交换膜60不但复合的很好,而且尺寸相同,不容易去除,如果用纯手工剥离,难度较大而麻烦,在批量生产中必然要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剥离质子交换膜上保护膜的剥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保护膜剥离装置,其中,包括用于释放贴有保护膜的质子交换膜的放卷装置、用于收集质子交换膜的收卷装置、位于放卷装置和收卷装置之间的张紧装置,和一用于分离保护膜的分离装置,所述张紧装置和收卷装置之间的质子交换膜工作时呈张紧状态,所述分离装置用于对张紧装置释放的质子交换膜上的保护膜进行分离。
优选,还包括导向纠偏装置,所述导向纠偏装置使保护膜或质子交换膜在工作时不会偏离或变形,所述导向纠偏装置可以设置在放卷装置和张紧装置之间、或张紧装置和分离装置之间、或张紧装置和收卷装置之间。
所述分离装置为一可电机带动旋转的滚筒。
所述收卷装置为一可电机带动旋转的滚筒。
所述张紧装置包括主动辊、被动辊、用于支撑主动辊和被动辊的支撑板,可用调节旋钮进行调整从动辊与主动辊之间间隙的调节元件。
优选,在收卷装置和张紧装置之间设有对质子交换膜进行涂布的涂布装置。
所述放卷装置为一可旋转的滚筒。
所述导向纠偏装置为几个可限制质子交换膜或保护膜传动路径的辊体。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保护膜剥离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自动实现保护膜的剥离,剥离效果和剥离速度明显,适合车间生产,能够确保膜不会被拉伸或拉断,从而使该装置能实现连续的剥离保护膜的工艺。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保护膜剥离装置示意图
图2三合一质子膜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张紧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如下几部分:放卷装置1、张紧装置3、导向纠偏装置2、分离装置4以及收卷装置5。放卷装置1可以是一个能绕轴旋转的滚筒,该滚筒可以由电机带动旋转或由三合一质子膜带动旋转,将成卷的三合一质子膜6套置在该滚筒上。从放卷装置1上引出的三合一质子膜6首先经过一导向纠偏装置2,该导向纠偏装置2由几个辊体组成,三合一质子膜6从辊体中穿过,起到限制质子交换膜传动路径的作用,所述导向纠偏装置2保证了三合一质子膜6在向前运动过程中不会偏离及变形。如图3所示,张紧装置3包括主动辊35、被动辊34、用于支撑主动辊35和被动辊34的支撑板31,可用调节旋钮33进行调整从动辊34与主动辊35之间间隙的调节元件32,其从动辊34与主动辊35之间通过与三合一质子膜6间的摩擦力传动的,调节原件可以对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的间隙进行调节,即调节三合一质子膜的摩擦力,在此处将三合一质子膜6分开为质子交换膜60和保护膜61。分开后通过收卷装置5收集质子交换膜60,分离装置4给保护膜施加力,将保护膜61从质子交换膜60上分离开来,分离装置可以为一电机带动旋转的滚筒,故分离装置4同时有收集保护膜61的功能,以备后续工序使用。收卷装置5为一可以将质子交换膜60收集在其上的可由电机带动旋转的滚筒。当然根据需要,如果我们不需要回收保护膜61,则分离装置4只起一个给保护膜施加力的作用。
导向纠偏装置2和张紧装置3及收卷装置可实现质子交换膜60在其中良好的传动。
在张紧装置3与收卷装置5之间设有涂布装置(图中未示出),涂布制作膜电极后再通过收卷装置5收集。
整个装置可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自动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20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