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极耳折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22580.7 | 申请日: | 200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47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徐涛;罗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38 | 分类号: | H01M10/38;H01M6/14;H01M4/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折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圆柱电池激光点焊与折极耳一体机上的电池极耳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在锂电池生产过程中,通常使用圆柱电池激光点焊与折极耳一体机完成圆柱电池激光电焊和电池极耳的弯折,从而减少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是,在使用这一一体机的过程中,在电池极耳弯折之前,需要对电池极耳进行清洁处理,防止日后由于残留在极耳上的化学物质发生腐蚀反应,在现有的生产工序中,这一步骤全部是由人工手动进行的,这样不仅浪费人力,同时降低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自动、高效完成对电池极耳进行弯折的电池极耳折弯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池极耳折弯装置,设置在所述圆柱电池激光点焊与折极耳一体机上,对电池极耳进行弯折,该装置包括对电池极耳折弯的极耳折弯单元;将电池盖板与壳体分离,供极耳折弯单元插入折弯极耳的盖板限位单元。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内容:
所述电池极耳折弯装置还包括一将完成极耳折弯后的电池盖板推回电池壳体的盖板入壳单元,所述盖板限位单元设置在所述盖板入壳单元的外周,且二者可沿轴向活动连接。
所述电池极耳折弯装置还包括一移位单元,所述极耳折弯单元、盖板入壳单元、盖板限位单元共同连接所述移位单元。
所述极耳折弯单元包括折弯顶条及其竖直移位装置和水平移位装置;且所述盖板入壳单元与所述极耳折弯单元活动连接为通过所述竖直移位装置控制。
所述折弯顶条向前延伸形成一倾斜切面,且与水平面呈一定的倾斜角度设置。
所述盖板入壳单元包括盖板入壳压块及其动力装置,二者之间通过一连接轴相连。
所述盖板入壳压块的横截面小于所述电池盖板的横截面。
所述盖板限位单元为若干个共同连接于同一动力装置的限位夹爪。
所述限位夹爪为三个,且所述各夹爪内侧分别形成与所述电池盖板周边形状相配合的凹槽。
所述盖板限位单元与所述盖板入壳单元之间可轴向活动连接为将电池盖板限位单元的动力装置在中心轴位置处可活动地套接在所述盖板入壳单元的连接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由于在极耳折弯单元、盖板入壳单元、盖板限位单元、移位单元相互配合下工作,因此实现了电池极耳的自动弯折过程。
2、由于每个限位夹爪内侧分别形成与所述电池圆周形状相配合的凹槽,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对电池进行夹取,并防止电池盖板在限位过程中因受压力而发生变形。
3、由于折弯顶条向前延伸形成一倾斜的切面,因此在保证该折弯顶条在厚度上具有坚固、能实现压弯效果的同时,还能顺利伸入到电池与升起后的电池盖板之间的空隙内的极耳处,从而完成折弯极耳的操作。
4、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劳动力、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在所述圆柱电池激光电焊与折极耳一体机上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取一种圆柱电池极耳折弯装置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该装置设置在所述圆柱电池激光点焊与折极耳一体机上,在电池封口前起到对电池极耳进行弯折的作用。该装置包括极耳折弯单元、盖板入壳单元、盖板限位单元、移位单元。所述极耳折弯单元,专门控制极耳的弯折操作;所述盖板限位单元用以将电池盖板与壳体分离,供极耳折弯单元插入进行极耳折弯操作;所述盖板入壳单元用以将完成极耳折弯后的电池盖板推回电池壳体,所述盖板限位单元设置在所述盖板入壳单元的外周,且二者沿轴向活动连接。所述极耳折弯单元、盖板入壳单元、盖板限位单元共同连接于一移位单元上,由该移位单元控制各部分的整体共同移动。
本实用新型在极耳折弯单元、盖板入壳单元、盖板限位单元、移位单元相互配合下,完成了电池极耳的自动弯折过程;由于采用极耳折弯单元,因此实现了极耳折弯的操作;由于采用盖板限位单元可以在电池进行极耳折弯操作过程中,将电池盖夹起并限制在某一位置上;采用盖板入壳单元,可以将完成极耳折弯过程后的电池盖帽压回电池中;由于各单元都固定在同一移位单元上,这样可以将折弯装置整体移动到与待位电池相对应的适当位置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25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容易识别的脚踩控制器
- 下一篇:不锈密封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