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扬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22671.0 | 申请日: | 2007-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47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林珍;朱秉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2 | 分类号: | H04R9/02;H04R9/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维邦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莉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扬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电声器件,尤其涉及一种微型扬声器件,如用于移动电话等微型便携设备的微型扬声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移动电话等便携设备产品快速发展,对于其上使用的元器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微型扬声器件是其中重要的元器件之一,对其要求也不断提高。
目前便携设备中的微型扬声器件如图1所示,1’-前盖,2’-振膜,3’-音圈,4’-极片,5’-磁钢,6’-支架,7’-磁框,多采用椭圆形或圆形振膜,且一般只在磁框7’底部开有可见的透气孔8’,且透气孔8’很容易在装机后被堵住,这样的设计,在由于便携设备整机的需要而减少后腔体积,或在装机后,透气孔被堵住时,不能保证微型扬声器维持低频响应及低的失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扬声器本身要有足够的低频响应,低失真,受腔体结构的影响尽可能小。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就对扬声器的结构提出了革新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其性能受腔体结构的影响小,声学性能良好的微型扬声器结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主要通过改善微型扬声器的磁路组件的部分结构与振膜结构来实现。
该微型扬声器的基本构成是:前盖、矩形振膜、跑道形音圈、磁路组件。其中磁路组件部分包括:磁框、磁钢、极片和支架。该矩形振膜是由一个较软的折环和一个多层的平球顶组成,软折环由薄又弹性好的薄膜经过热压成形,多层平球顶由质轻且刚性好的材料层,胶水层一,铝箔层及胶水层二组成。质轻且刚性好的材料层、铝箔层和折环通过胶水层一和胶水层二胶合在一起;跑道形音圈与矩形振膜通过胶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磁路组件中的磁框为跑道形,在其底部开有多个槽孔作为透气孔。磁路组件中的支架的两侧开有多个隐蔽的透气孔;磁框、磁钢、极片和支架通过的胶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磁路组件;前盖、矩形振膜和跑道形音圈胶合件、磁路组件装配在一起构成微型扬声器。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使用了矩形振膜和磁路组件中支架侧面的隐蔽透气孔,在矩形振膜中,软折环有更好的线性范围,从而可以获得的更好的低频失真,而刚性好的多层平球顶则可以获得更好的高频响应,微调节此多层平球顶的尺寸形状,可以获得所需的高频响应;磁路组件中支架侧面的隐蔽透气孔以及磁框底部的透气孔一方面可以调节产品的灵敏度以及低频响应,另一方面还可保证当产品装入机壳时,不会因为机壳堵住磁框底部而影响性能,因为就算磁框底部被堵住,支架两侧的透气孔依然起作用。通过上述的改善,使得微型扬声器本身的低频响应更好,失真更低,灵敏度较高,受腔体结构的影响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微型扬声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微型扬声器的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微型扬声器的振膜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微型扬声器的磁路组件中支架的侧面隐蔽透气孔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2,3,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微型扬声器的实施方式。本微型扬声器的基本构成是:前盖1、矩形振膜2、跑道形音圈3、磁路组件4。其中磁路组件4部分包括:极片41,磁钢42,支架43,磁框44。矩形振膜2是由一个较软的折环22和一个多层的平球顶21组成,软折环22由薄又弹性好的薄膜经过热压成形,多层平球顶由质轻且刚性好的材料(如木皮)层21a,胶水层一21b,铝箔层21c及胶水层二21d组成。质轻且刚性好的材料(如木皮)层21a、铝箔层21c和折环22通过胶水层一21b和胶水层二21d胶合在一起;跑道形音圈3与矩形振膜2通过胶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磁路组件4中的磁框44为跑道形,在其底部开有多个槽孔作为透气孔,44a为其中的一个透气孔。磁路组件4中的支架43的两侧可以开有多个隐蔽的透气孔,其剖视图如图4中的43a所示,也可根据性能要求不开;极片41,磁钢42,支架43,磁框44通过的胶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磁路组件4。前盖1、矩形振膜2和跑道形音圈3胶合件、磁路组件4装配在一起构成微型扬声器。
从图3,4中可以看出,本微型扬声器对于以往的扬声器的改善方法并不复杂,却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非常有利于工业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26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谐振器的封闭式大音圈扬声器
- 下一篇:连接器结构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