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段自平衡双壳体离心泵静密封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3341.3 | 申请日: | 200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35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天周;陈晴;赵自成;于湘智;彭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水泵厂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08 | 分类号: | F04D29/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晓兵;李玉盛 |
地址: | 400030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衡 壳体 离心泵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壳体离心泵的密封,尤其是节段自平衡双壳体离心泵静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在离心泵领域,多级离心泵常采用单壳体节段式、双壳体轴向剖分式,双壳体节段式等多种结构形式。高压力(泵扬程25Mpa以上)的多级离心泵,多采用双壳体结构,多级离心泵的扬程25Mpa以上时,其转子部件轴向力基本都在100吨以上,采用平衡盘(或平衡鼓)结构的泵,常会发生平衡机构失效而使轴断裂或泵壳损坏的重大事故,因此,高压双壳体离心泵现在发展趋势是,采用轴向力自平衡结构,通过转子部件上叶轮背靠背装配而使转子部件上的轴向力自动平衡。轴向力自平衡结构的泵现在大量采用的是轴向剖分的内壳体整体铸造,该类泵的最大弱点是泵的适应范围狭窄,当用户使用参数不能用现有壳体变化叶轮直径达到要求时,必须重新制作泵壳体模型,使泵的生产成本提高,难以推广。当采用节段式(径向剖分)内壳体轴向力自平衡结构时,完全克服了整体铸造内壳体自平衡泵结构的弱点,但此种结构的泵要在内外壳体间密封形成进水腔、内流腔(流体转向流动腔)、高压进水腔、出水腔等四个完全独立的密封腔室,这是该类泵成功与否的关键。要在同一轴向同时实现六个密封面的密封而形成四个独立密封腔将非常困难,需大盖提供的密封力随着泵压力的升高而呈数倍加大,为使泵的内壳体有足够强度传递大盖提供的密封力给各密封面,则必须加大泵的内壳体、外壳体,内壳体和外壳体笨重、浪费材料等,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成本,降低节段式自平衡双壳体泵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节段式自平衡双壳体泵的四个独立密封腔密封困难、内壳体和外壳体笨重等不足,提供一种由多种静密封组合而成的节段式自平衡双壳体静密封结构形式,以降低整个大盖提供给静密封的预紧力,从而大大缩小泵的结构尺寸,降低生产成本及使用成本,提高泵运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节段自平衡双壳体离心泵静密封结构,包括后轴承部件、后托架、大盖螺母、大盖、高压进水段、高压导流体、外壳体、后叶轮、出水段、轴、前叶轮、低压导流体、进水段、前托架、前轴承部件、泵进口、泵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段、外壳体、高压导流体、大盖以及高压进水端之间形成的内流腔的密封结构,是在出水段与外壳体相接触部位,设置缠绕密封垫,在外壳体与大盖之间相接触部位,设置自紧式密封圈、大盖O型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节段式自平衡双壳体泵静密封结构,其特点在于:
1、根据各个位置、压力等级不同,采用不同的静密封结构形式,以多种静密封组合构成静密封结构形式。
2、能降低整个大盖提供给静密封的预紧力,降低了内壳体传递预紧力时的应力,从而大大缩小泵的结构尺寸,降低生产成本及使用成本。
3、密封效果很好,有效防止泵体内流体渗漏,提高泵运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图;
图2是自紧式密封圈(件6)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1-后轴承部件,2-后托架,3-大盖螺母,4-大盖,5-大盖O型密封圈,6-自紧式密封圈,7-高压进水段,8-高压导流体,9-外壳体,10-后叶轮,11-出水段,12-缠绕密封垫,13-轴,14-前叶轮,15-低压导流体,16-包覆密封垫,17-进水段,18-径向O型密封圈,19-轴向O型密封圈,20-前托架,21-前轴承部件,22-泵进口,23-泵出口,24-进流腔,25-内流腔,26-出流腔,30-密封压块,31-螺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水泵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水泵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33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竖向曲面抑尘网、墙
- 下一篇:密封型高效空气净化送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