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食用菌节能除尘保温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3717.0 | 申请日: | 200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49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廖昌国;廖见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昌国 |
主分类号: | A23L3/18 | 分类号: | A23L3/18;F24B1/183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利 |
地址: | 405417***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用菌 节能 除尘 保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菌灭菌的食用菌节能除尘保温灶。
背景技术
如中国专利99241605.1的“食用菌环保节能高速灭菌灶”公开灭菌灶通过水箱四周与炉体外壳齐平的空间构成储热增温室,在水箱上部空间用增温壁将容料间分隔成倒立“凹”形,在容料间上方设置的排烟通道与侧面增温壁、烟囱相通,由于燃烧时没形成完全的封闭,其保温效果差,烟尘燃烧不充分,烟气余热得不到有效利用,当温度达到计时温度(98℃~100℃)还需继续添料燃烧维持温度,其工作时间长,人劳动强度大,不恒温,造成灭菌不彻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不足,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提供一种全封闭,节能,消烟除尘,恒温,降低劳动强度的食用菌节能除尘保温灶。
在容料间上方横向设置的隔热层将灶体分成两腔室,灶体下腔室用两竖直的增温壁将容料间分隔成倒立的“凹”形,上腔室的排烟通道与侧面增温壁、烟囱相通,增温壁下方设置双层的加热器,水管交叠形成“人”字形分布在加热器底部。
为了更好的效果:隔热层下方设置隔断壁悬垂于两增温壁之间。
隔热层设置贯穿于上下两腔室的起动孔。
增温壁设置“弓”字形火道2至6层。
烟囱底部临近灶体处设置“十”字形活动封门。
侧面增温壁设置活动的砖门连通其侧面增温壁及容料间的除尘孔。
本实用新型添设的加热器为双层节能保温燃烧,通过“人”字形交叉的底部水管能增大受热面积;隔热层下方设置隔断壁悬垂于两增温壁之间使增温壁出口一分为二再次被分隔成“凹”字形,使火烟分成两部分循环,形成两级燃烧,既升温又能将烟尘在循环中下沉;隔热层设置贯穿于上下两腔室的起动孔能借助火烟及上腔室的引力将一部分冷空气抽送,起到了降低能耗;侧面增温壁设置“弓”字形火道2至6层。能增加火烟的循环,让增温壁更易吸热;烟囱出口设置“十”字形活动封门,使灶形成全封闭,减少能量的流失;侧面增温壁设置活动的砖门连通其侧面增温壁及容料间的除尘孔,利于除尘,保持清洁,维持灶壁的吸热;通过以上的改进使料温到到计时温度时,加热器周边其相对空间构成底部储热增温,将加热器外壳散发的热量储藏于底部,菌料处于高温热体之中,料温达到计时温度时,停加燃料而封火,由于灶壁温度略高于料温,不断释放热量,灶内稳定的蒸汽温度从面开成二次增温3℃~4℃。保温14小时,使料温不低于100℃,省时省工,节约燃料,消烟除尘,减少污染,灭菌更彻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在容料间2上方横向设置的隔热层3将灶体1分成两腔室,灶体1下腔室用两竖直的增温壁8将容料间2分隔成倒立的“凹”形,上腔室的排烟通道11与侧面增温壁9、烟囱12相通,增温壁8下方设置双层的加热器4,水管41交叠形成“人”字形分布在加热器4底部。隔热层3下方设置隔断壁31悬垂于两增温壁8之间。常温常压下燃料在加热器4内燃烧,溢出的火烟进入增温壁8之内,再由隔断壁31分隔成两部分进入下腔室左右两空间,烟气再分别进入侧面增温壁9设置的4层“弓”字形火道进入上腔室内。隔热层3设置贯穿于上下两腔室的起动孔5能抽取部分冷空气进入上腔室。烟囱12出口设置“十”字形活动封门10,能自如地关启。侧面增温壁9设置活动的砖门连通其侧面增温壁9及容料间2的除尘孔6,除尘时只需移动砖门清扫除尘孔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昌国,未经廖昌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37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渔线轮主盖旋入式固定结构
- 下一篇:负压引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