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厕所自动封闭节水蹲便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4397.0 | 申请日: | 200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38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陈维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维刚 |
主分类号: | E03D5/00 | 分类号: | E03D5/00;E03D11/10;E03D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荣珲 |
地址: | 400060重庆市南***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厕所 自动 封闭 节水 蹲便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厕所蹲便器,特别涉及一种厕所自动封闭节水蹲便器。
背景技术
一般的厕所蹲便器为水冲式,每次使用后需用较多的水对便槽进行冲洗,才能将便槽中的粪便冲入蓄便池内,使便槽保持清洁。但是这种蹲便器由于需用大量的城市供水进行冲洗,在水资源日益匮乏的现状下,这种水冲式蹲便器的使用不但会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大幅增加城市生活废水处理压力,而且也不适用于移动公厕,因大量的冲洗水会占据移动公厕的蓄便箱的有限容积,在人流动较多的环境,蓄便箱的有效蓄积时间将大大缩短,势必增加清换处理蓄便箱的频率,稍不及时,就会造成移动公厕无法使用,严重时还会导致粪便反溢,污染环境。并且,在人流量较大的环境中对移动公厕的蓄便箱频繁地进行清换处理,既影响公厕的使用,其清换时的臭气也会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怎样解决蹲便器的冲洗问题,降低冲洗用水,减小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压力,提高移动公厕蓄便箱的有效蓄便作用;一直是人们努力的目标。专利号为200420067247.7的名为《利用雾化泡沫润滑、除臭、消毒卫生蹲便器》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雾化泡沫润滑、除臭、消毒卫生蹲便器,该蹲便器包括蹲便器踏板和蹲便器槽,蹲便器踏板中间是一蹲便器槽,围绕蹲便器槽上部槽口部分设置又有盖的药液沟,药液沟朝便器内部有一排出口,药液沟一端设有进液口,药液沟底部具有多个多孔石,多孔石通过输气管连接气泵,气泵与感应装置相连;蹲便器槽上部槽口部分药液沟之上设有一与送水管相连的喷水管;蹲便器槽底部具有出粪口,出粪口设置有活动挡板;一配药箱里上部设有药液瓶,下部是一具有进水口和出液口的储水箱,储水箱的出液口通过管与蹲便器槽药液沟的进液口连接,药液瓶的上部有药液进口,下部有药液出口,药液通过药液出口滴入下部的储水箱;储水箱还设置一浮球液面计控制进水口的水流。这种利用雾化泡沫润滑、除臭、消毒卫生蹲便器,通过雾化泡沫润滑蹲便器槽,可以使解入的大小便与蹲便器槽壁接触时,不容易粘附在槽壁上,以此降低冲水量,同时通过出粪口设置有活动挡板来阻挡臭气冒出,实现除臭。但是由于这种蹲便器的配药箱的药水液面与药液沟的水位处于水平状态,药液沟的水位由配药箱的药水液面控制,由此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配药箱的位置低,将占据设置蓄便箱的空间,导致蓄便箱的容积相对减小。二是配药箱的药水液面与药液沟的水位要处于水平状态,安装稍有不平,将导致同一公厕的不同蹲位的泡沫润滑效果完全不同,甚至个别蹲位不能正常使用,由此增加了公厕蹲位的蹲便器的安装难度。三是由于配药箱的储水箱需要供水来源,在没有城市供水管网的地方就无法使用。四是药液瓶滴入储水箱的药液与新加入储水箱的水不容易达到均匀混合,由此其润滑、消毒效果都大大降低,不容易达到理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厕所自动封闭节水蹲便器,它能够保证便槽的润滑、除臭、消毒效果,而且可以多个便槽共用一个润滑液储液箱,即使在没有城市供水管网的地方也能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蹲便器的纳便槽周围具有储备润滑液的凹槽,凹槽内侧壁设有若干通孔与纳便槽相通,凹槽外侧壁上设有一个进液孔,凹槽内底部设有多个泡沫发生器,凹槽上部设有内盖,纳便槽的排便孔下端设有封闭排便孔的活动封板,所述储备润滑液的凹槽内设有一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的导向杆的上端固定于内盖上,下端延伸于凹槽中,各个泡沫发生器分别与进入储备润滑液的凹槽内的输气软管连接;一个设有纳便孔的盖板盖住纳便槽周围的储备润滑液的凹槽,盖板的纳便孔与纳便槽对应,其纳便孔的孔边向下折弯遮盖纳便槽的内缘。
所述纳便槽的排便孔靠近纳便槽后部,纳便槽后部槽壁的坡陡夹角为70~90°,纳便槽前部的坡陡夹角为30~50°。
所述活动封板有一延伸的臂,该臂与连接块铰接,臂的延伸端向下倾斜,其下倾角为15~35°,臂的延伸端固定连接有配重块,其具有配重块一端的配平比另一端重1~3克,使排便孔常处于被活动封板封闭状态。
所述液位传感器为两个干簧管,两个干簧管分设于导向杆上,其中一个位于上液位,一个位于下液位,一个带有磁铁的浮子可以沿导向杆上下位移地套在导向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维刚,未经陈维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43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