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矿石焙烧炉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4710.0 | 申请日: | 200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29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舒西刚;赖维远;康健;邓彬;魏红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08 | 分类号: | F27B1/08;F27B1/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晓兵;李玉盛 |
地址: | 400080重庆市大渡口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矿石 焙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炼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焙烧赤(褐)铁矿—菱铁矿混合型铁矿石的焙烧炉。
背景技术
在铁矿石冶炼过程中,通常都是用焙烧炉对铁矿石进行焙烧处理。而,由于我国铁矿资源中贫矿占90%以上,富矿很少;尤其是分布在重庆市綦江县境内的一种赤(褐)铁矿—菱铁矿混合型铁矿石,其矿物组成复杂,多种矿物共生,除菱铁矿以外,其次是赤铁矿,另有少量磁铁矿、半假象赤铁矿和褐铁矿。金属硫化物含量极低,仅见黄铁矿零星分布。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其次是叶绿泥石、鲕绿泥石、伊利石和磷灰石。其它微量矿物包括方解石、白云石、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锆石、金红石和绿帘石等;布粒度极为细少,难以单体解离。由于以上特点,用现有技术的焙烧技术和焙烧装置,都无法对其进行焙烧处理,或焙烧处理效果很不理想,浪费了资源。如名称为“一种还原赤铁矿、褐铁矿、菱铁矿的焙烧装置”、专利申请号为200610032484.3的中国发明专利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该焙烧装置由悬浮预热器、闪速焙烧炉、锁风阀、管道、抽风机及热风炉等不见组成;悬浮预热器由上下交叉排列的3-5级旋风预热器组成,每个旋风筒和与之相连的管道形成一级旋风预热器,旋风筒的出口经锁风阀与下一级的管道连接,在末级旋风筒的出口装有锁风阀和双板阀。上述装置同样不适用于分布在重庆市綦江县境内的上述赤(褐)铁矿—菱铁矿混合型铁矿石,其处理成本高、不能有效控制工艺参数,焙烧时间长、还原过程缓慢、能耗和成本高;而且处理得到的焙烧矿铁品位较低,不能很好地满足高炉炼铁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焙烧装置不能满足处理上述赤(褐)铁矿—菱铁矿混合型铁矿石的需要,使上述赤(褐)铁矿—菱铁矿混合型铁矿石长期得不到利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耗低、焙烧矿铁品位高的铁矿石的焙烧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铁矿石焙烧炉,包括炉体,耐热炉衬,炉膛,给料装置,抽风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炉体中部位置设置燃烧室向焙烧炉提供高温热气,在燃烧室上或其内设置有观火孔,导火孔,炉门,排灰门,炉排,风管;导火孔设置在炉体上,燃烧室经导火孔与炉膛相通;
更进一步的特征是:在炉膛的加热区上部,在耐热炉衬上设置耐热加强衬板。
本实用新型的铁矿石焙烧炉,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1、焙烧炉采用固体燃料(无烟煤),燃料利用率高,焙烧炉热耗低,平均小于30万大卡/吨,节省燃料;特别适合没有天然气、煤气的地区的需要。
2、焙烧炉的炉门与炉门框铰链为整浇,材质为耐热铸铁,炉门开关灵活、密封好,炉门与炉门框使用寿命长,能保持炉内负压在工艺需要的设定值内。
3、滑动观火孔能旋转移动,并紧贴在炉壁上;观火孔移动灵活、密封严密,确保炉内负压在工艺需要的设定值内。
4、上述赤(褐)铁矿—菱铁矿混合型铁矿石焙烧后,得到的焙烧矿铁品位较高,大于50%;能满足高炉炼铁的需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焙烧炉结构简图(剖视);
图2是图1沿I-I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中,1-炉体,2-耐热炉衬,3-炉膛,4-给料装置,5-抽风排烟装置,6-燃烧室,7-观火孔,8-导火孔,9-炉门,10-排灰门,11-炉排,12-风管,13-耐热加强衬板,14-耐磨衬板,
本实用新型焙烧炉,包括炉体1,炉体1主要由支撑钢架和耐热炉衬2构成,中间是炉膛3;炉膛3上部是预热区,中部是加热区,下部是冷却区,加热区的温度最高;在炉体1上部设置有向炉膛3加入待焙烧铁矿石的给料装置4,给料装置4根据需要有全自动、半自动等加料装置,能按工艺要求的生产节奏向炉膛3加入待焙烧铁矿石;在炉体1上部设置有抽风排烟装置5,抽风排烟装置5将炉膛3上口密封,包括抽风机、除尘设备、脱硫设备、密封管道等,其第一个作用是抽取炉膛3内的烟气,使燃烧室6产生的高温气体进入炉膛3的加热区和预热区,第二个作用是使炉膛3内保持工艺要求的负压,使焙烧顺利进行,第三个作用是对烟气进行脱硫、除尘等处理,符合环保排放标准;可选用干法、湿法脱硫、除尘器对废气进行处理,以达到环保要求。上述炉体1、耐热炉衬2、炉膛3、给料装置4、抽风排烟装置5等都可以作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47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睡袋
- 下一篇:一种滚筒式红外烘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