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炉排片尾部固定及调节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4763.2 | 申请日: | 200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48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唐一科;雷钦平;王定国;司景忠;熊绍武;刘思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F23G5/44 | 分类号: | F23G5/4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42***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炉排片 尾部 固定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的焚烧炉炉排系统的炉排片的固定及调节装置,特别是涉及到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炉炉排系统的炉排片尾部固定及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废弃物焚烧炉的重要部件是焚烧炉炉排系统。焚烧炉炉排系统负责炉内垃圾运送,同时提高垃圾与空气的混合和扰动度,提高燃烧效率。
现在已有多种类型的焚烧炉排系统问世,尤其是所谓的往复式焚烧炉排系统。往复炉排形式的炉排片像屋顶瓦片一样有规则地重叠在一起,组成垃圾燃烧的支撑体。可前后运动的炉排片与固定炉排片交替相间,其相对运动引起垃圾向前、后运动。在往复式推动炉排上,垃圾层被强烈地连续的翻转和搅动,使垃圾层反复松散和重新排列。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炉排片尾部固定通常采用如下的结构形式:炉排片通过其尾部的圆弧形卡槽固定在横梁上,两者形成铰链连接,炉排片可以绕该铰链在纵向平面内自由转动。在垃圾和自身重力作用下,上层炉排片的头部底面与下层炉排片的顶面紧密贴合。造成该炉排驱动系统运行阻力加大,同时造成炉排片头部、顶面在接触处的过度磨损。另外在异物及结渣卡住炉排片头部时,会增大上下层炉排片接触面的缝隙,容易造成灰渣进入风室以及漏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调整上下层炉排片叠合面间隙的炉排片尾部固定及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炉排片尾部固定及调节装置,包括拉杆和安装在拉杆上的横梁,其关键在于:所述横梁上表面设置有销柱,该销柱插入炉排片尾部固定卡槽中,所述销柱与卡槽之间为平面接触,在所述横梁和拉杆之间插入有楔形块,该楔形块中部开有限位槽,螺栓由上向下穿过楔形块中的限位槽将所述横梁、楔形块和拉杆三者固定在一起;所述楔形块后端连接有丝杆,该丝杆通过支座固定在所述拉杆上,拧松螺栓该楔形块能在一定范围内前后移动。所述楔形块为前低后高的直角梯形结构,该楔形块高的一端伸出所述横梁外,在此端连接丝杆。
采用上述方案,拧松螺栓,通过调整丝杆,使楔形块前后移动,从而抬升或降低炉排片后部高低,进而调节上下层炉排片之间的叠合间隙,让上下层炉排片之间不是完全紧贴,减少炉排驱动系统运行阻力,防止上层炉排片的头部底面与下层炉排片的顶面之间的过度磨损;炉排片倾斜角度的调节装置,在自然状态能够防止相邻炉排片之间的出现缝隙,由于销柱与卡槽之间为平面接触,炉排片头部不会绕销柱转动,从而防止上下层炉排片之间出现的缝隙,异物及结渣不易卡住炉排片头部增大上下层炉排片缝隙,造成灰渣进入风室以及漏风;在沿炉排系统横向布置了数个独立的炉排片尾部固定及调节装置,可消除横梁由于加工误差以及受热不均匀,引起的横梁上炉排片的位置、高度的不一致;采用凹状卡槽,便于炉排片的快速安装和拆卸;凹状卡槽的尺寸,充分的考虑了炉排片热胀冷缩的影响,确保炉排片固定可靠。
有益效果:可以抬升、降低单个炉排片后部高低,达到调节上下炉排片叠合面之间的间隙,以减少炉排驱动系统运行阻力、防止相叠合炉排片头部接触处过度磨损;可消除横梁由于加工误差以及受热不均匀,引起的横梁上炉排片的位置、高度的不一致;避免灰渣进入风室以及漏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炉排片尾部固定及调节装置,由拉杆1和安装在拉杆1上的横梁2等组成,其中所述横梁2上表面设置有销柱4,该销柱4插入炉排片6尾部固定卡槽中,所述销柱4与卡槽之间为平面接触,在所述横梁2和拉杆1之间插入有楔形块3,该楔形块3中部开有限位槽3a,螺栓自上而下穿过楔形块3中的限位槽3a将所述横梁2、楔形块3和拉杆1三者固定在一起;横梁2上表面为平面,与楔形块3上表面接触面为与楔形块3上表面相吻合的斜面;所述楔形块3后端连接有丝杆5,该丝杆5通过支座1a固定在所述拉杆1上,通过螺栓和该丝杆5将楔形块3固定。
从图1可进一步看出,叠合在一起的上下炉排片6,上一块的前部搭在下一块的顶部,尾部固定及调节装置的楔形块3为前低后高的直角梯形结构,该楔形块3高的一端伸出所述横梁2外,在此端连接丝杆5。
需降低炉排片6后部高度时,拧松螺栓,调节丝杆5使楔形块3向后移动,到位后再拧紧螺栓,使横梁2、楔形块3、拉杆1固定在一起;需抬升炉排片6后部高度时,拧松螺栓,调节丝杆5使楔形块3向前移动,到位后拧紧螺栓,使横梁2、楔形块3、拉杆1固定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47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