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锤块的结构改良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5593.X | 申请日: | 200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53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侯津津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津津 |
主分类号: | A01K75/06 | 分类号: | A01K75/06;A01K95/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绑设于渔网上的锤块,尤其指其能利用内套管与外包覆层来防止内核直接与空气或水做接触,在使用时相对不会造成内核氧化、生锈,放置在水中亦不虞造成环境污染。
背景技术
按,传统渔网用的锤块,一般都是以铅铸件或铁铸件构成,这是因为铅铸件具有熔点低、易于被加工等特点,但也因为铅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金属,在使用时若经常与铅铸件做直接接触,将会对人体造成不良的影响,且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抬头,一些国家将明令严禁铅制品进口,而铁铸件则具有取材容易、制造成本低等特点,但也因为铁铸件容易氧化、生锈,而污染水源。即有业者在锤块的外表面设置有将铅或铁与外界隔绝的包覆层,据此就能在使用时避免人体直接与铅铸件做接触,且能减缓铅或铁对自然界的破坏。
如图8所示,即为目前公知的锤块结构,其主要是在锤块(40)中央穿孔(41)与外表面分别利用第一次塑料射出与第二次塑料射出技术,而形成有内包覆层(42)与外包覆层(43),且该内、外包覆层(42)(43)相接融合,以避免外力作用下,即有外包覆层(43)或内包覆层(42)剥离出的现象产生。
惟,因为该公知的锤块(40)需经过二次射出成型,才能形成有内、外包覆层(42)(43),故不仅生产、制作成本会较高,更因为射出时,需在二模具间做转移,而使其生产速度会较慢,工艺将相对繁琐,再者,当锤块(40)射注内包覆层(42)时,若塑料未完全披覆,将因为其直接形成在穿孔(41)内,而不容易被查觉,使该锤块(40)仍有内包覆层(42)破损,放置在水中相对会生锈而污染环境的顾虑。
如何针对上述公知锤块结构所存在的缺点进行研发改良,实为相关业界所需努力研发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锤块的结构改良,以克服上述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锤块的结构改良,其锤块内核中央的穿孔供一呈规格化的内套管插入后,再以塑料射出技术在内核外表射注有一层与外部空间相隔绝的外包覆层,且因为外包覆层系完全与内套管相接融合,所以将能防止在外力作用下,有外包覆层或内套管剥离出的现象产生;
由上述结构,就能在使用时,利用外包覆层与内套管的隔绝,来避免内核直接与空气或水做接触,相对能防止发生氧化、生锈的现象,放置在水中亦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所述锤块的结构改良,其中锤块内核以金属材质经压铸,而一体成型出。
所述锤块的结构改良,其中锤块内核以金属材质经挤制,而一体成型出。
所述锤块的结构改良,其中内核为铁制品。
所述锤块的结构改良,其中内核两侧端缘均形成有导角,当外包覆层射注上后,将能构成一橄榄或圆形状的美观外型。
所述锤块的结构改良,其中内套管一端具有凸缘,当内套管插入于内核的穿孔中时,将能令凸缘显露在外,另一端相对伸出一适段,以供与外包覆层相接融合。
所述锤块的结构改良,其中内套管配合一外盖使用,该外盖上并具有一凸缘,当内套管与外盖分别由穿孔两端插入时,将能令外盖不具凸缘的一端崁入于内套管中。
所述锤块的结构改良,其中内套管配合一外盖使用,该外盖上并具有一凸缘,当内套管与外盖分别由穿孔两端插入时,将能令内套管与外盖的内方端相对接。
所述锤块的结构改良,其中内套管设呈多段状,并配合一外盖组设使用。
对照公知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提供锤块的结构改良,其锤块的内核被内套管与外包覆层所密封住,故在使用时,就能避免内核直接与空气或水做接触,相对能防止发生氧化、生锈的现象,放置在水中亦不虞造成环境污染。
(二)本实用新型提供锤块的结构改良,其锤块仅需要一次射出就能制作完成,所以将能有效降低成本。
(三)本实用新型提供锤块的结构改良,其内核不需要在两模具间做转换,故就能有效简化制作流程,生产时将相对迅速。
(四)本实用新型提供锤块的结构改良,其内套管插入前,可先检查该内套管是否有破损,据此,就能有效防止瑕疵成品产生,使用时亦不用担心内套管破损,造成锤块生锈而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8:是公知的立体外观暨局部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津津,未经侯津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55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干燥过滤筒
- 下一篇:方便收缩耳机线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