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流输电换流阀用阻尼均压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26071.1 | 申请日: | 200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94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李侠;刘宁;焦秀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2/10 | 分类号: | H01G2/10;H01G4/224;H01G4/32;H01G4/22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国智 |
地址: | 710075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输电 换流 阻尼 压电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用阻尼均压电容器。
背景技术
阻尼均压电容器是超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ETT(电触发晶闸管)换流阀的关键部件,在晶闸管换流阀的桥臂中,为了保证大量串联晶闸管元件安全可靠,每只晶闸管元件上都并联一套RC阻尼均压回路、使晶闸管元件电压分布均匀,吸收换相过冲电压及其它冲击电压,以保护晶闸管元件。并对换流阀起到均压作用,以达到保护换流阀的目的。过去的阻尼均压电容器,一般都是充油的,而且无防暴结构,无自愈特性,不阻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对以上老式电容器的缺点进行了改进,提供了一种金属外壳的,具有良好自愈性能,具有防暴、充气结构的阻尼均压电容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用阻尼均压电容器,包括金属外壳和外壳内的至少两个电容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由上、下半部壳体密闭联接组成,所述的上半部壳体顶端面至少设置有两个接线端子,并设置有一个密封孔,所述的外壳内通过该密封孔充有绝缘气体。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接线端子为瓷柱,瓷柱上部设有与瓷柱螺纹相匹配的屏蔽帽。所述的电容芯子由锌铝加厚边金属化聚丙烯膜经卷绕、热处理、喷金和浸渍制成。所述的绝缘气体为SF6和N2的混合气体。
本实用新型外壳整体采用两部分的防爆结构避免了电容器在工作过程中由于任何问题引起的爆裂现象,而仅仅会在壳内压力达到一定上限值时断裂为上下两部分,减小了对周围元器件造成的危害。
电容内部芯子的材料采用锌铝加厚边金属化聚丙烯膜经卷绕、热处理、喷金和浸渍制成,提高了电容器的充、放电能力和芯子抗游离电压的能力,在电容受到过电压所造成的介质局部击穿后,可以迅速恢复到原有的正常工作状态,具有快速自愈的能力。电容器内部采用SF6和N2的混合气体通过上半部壳体顶端面的密封孔进行充气密封式的绝缘结构,使得电容器的体积减小,重量更轻。
此外,本实用新型上半部壳体顶端面至少设置两个接线端子,可在满足不同电容值要求的同时,设计出不同电容的连接方式,如可以在一个电容器壳内设计出两个以上的串并联形式的电容,改变了以往电容值单一的形式,与此同时小范围改变电容值却不用改变电容器的外形尺寸,此因不用为其另外设计安装尺寸,制造工艺简单,给换流阀组件的设计过程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为图1中C向投影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中:1、接线端子;2、屏蔽帽;3、电容芯子;4、密封孔;5、下半部壳体;6、上半部壳体;7、绝缘气体;8、安装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用阻尼均压电容器,下半部壳体5和上半部壳体6组成了电容器的整个外壳,壳体5和6内部为电容器的两个串联的电容芯子3和绝缘气体7,壳体6的顶端表面内侧留有充气及密封孔4,壳体6的顶部表面径向均匀分布两个电容的接线端子1,接线端子1可为瓷柱,其上部设有与瓷柱螺纹相匹配的屏蔽帽2,下半部壳体5的底部设有与电容固定板或其他形式的安装部件相匹配的安装螺栓8。电容芯子3采用18μ×3.75×3mm锌铝加厚边金属化聚丙烯膜作介质,在自动卷绕机上进行卷绕,经热处理、喷金、浸渍制成。为了避免材料老化,电容外壳必须进行密封,密封外壳要用焊锡进行密封,以防臭氧和紫外线,不会对人体和周围环境造成危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业减小了发生火灾的可能。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可以做成由3个电容器芯子串连的3个瓷柱接线端子,另外也可以通过改变电容器芯子的个数及串并联方式设计成不同容量、电压等级的电容器,而不用改变电容器的外形结构尺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60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凝式干衣机热气流密封装置
- 下一篇:新型的车用电子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