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26553.7 | 申请日: | 200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52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郑家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G06F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冷式散热装置,特别涉及水冷式散热装置的水箱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目前电子设备的零件材料与技术的影响下,零件的发热情况已经大幅成长而有所不同,而为了确保电子设备在大量发热源的影响下,仍具有相当长的使用寿命,因此散热需求已经成为目前电子设备中重要的一环。
而水冷式的散热装置即为目前在大型的电子装置(如电脑中)常见的技术手段,经由水冷散热装置内部的工作流体所具有的吸热能力,以快速将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源带离,确实达到电子装置所需要的散热需求。
而一般的水冷式散热装置是主要由一水冷头、一泵、一水箱与连通前述构件的导管所组成,其中所述的水冷头用来贴附在发热元件上,以作为热交换的桥梁,而泵则作为内部工作流体流动的推手,以确保整个水冷散热装置运作的正常。
然而,在水冷散热系统最常被忽略的就是水箱,虽然水箱在整个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只是单纯作为多余工作流体所储存的空间,但由于水冷散热系统必须依不同的发热元件位置摆设,因此水箱的摆设角度也会改变,致使水箱内部的工作流体水平面改变,常产生工作流体的水平面低于水箱的进出水管道情况,造成工作流道只有流进水箱而无法顺利导出水箱的窘境,因此即便是泵作为工作流体的推手,在无工作流体的流动情况下,泵也有无用武之地的情况发生,而使所述的水冷散热系统无法正常运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失,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重物结构的水箱装置,凭借于设置在水箱上,作为出水管道上的导管上设置一重物,利用重力的拉动作用下,使所述的出水管道的导管在不同的摆设角度下,其导管管口都可保持在工作流体的水平面下,确保工作流体进出所述的水箱的流畅性,同时使水箱的摆放位置更具弹性。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是主要提供一种水箱装置,所述的装置是主要包括一箱体,所述的箱体是一中空球体,所述的箱体上具有一注入口,所述的注入口是连接一盖体,所述的盖体上分别设有贯穿盖体的一进水导管与一出水导管,又,所述的出水导管位于箱体内的一端是连接一挠性导管,所述的导管的另一端则连接一重物,所述的重物内部具有一流道,并与所述的导管与出水导管相互连通,当所述的箱体在不同的摆设角度下,凭借所述的重物的重量引导,以保持所述的导管位置与工作流体的接触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当所述的箱体在不同的摆设角度下,凭借所述的重物的重量引导,以保持所述的导管位置与工作流体的接触位置,确保工作流体进出水箱的顺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完成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示意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操作示意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操作示意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又出水导管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11-注入口;2-盖体;3-进水导管;4-出水导管;5-挠性导管;6-重物;61-流道;62-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兹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配合图式来加以说明:
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水箱装置是主要包括一中空箱体1,其中所述的箱体1在本实施例中是球体,但不限制于球体,所述的箱体1上具有一注入口11,以供工作流体进出所述的水箱箱体1;另所述的注入口11是对应连接一盖体2,在所述的盖体2上分别设有贯穿所述的盖体2的一进水导管3与一出水导管4,所述的出水导管4的一端上连接一挠性导管5,其中所述的挠性导管5是可为可挠性材质或软性材质所构成,且具有弯折作用,又在所述的挠性导管5的另一端连接一重物6,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重物6是一锤体,在所述的重物6内部是设有一贯穿重物6的流道61,并在重物6的一端上延伸一接管62,所述的接管62是与所述的流道61相通,致使所述的接管62与挠性导管5连接后,所述的出水导管4与所述的挠性导管5与流道61形成连通状态;其组合完成图如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65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连接装置
- 下一篇:液体冷却系统的吸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