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学扩散片的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7546.9 | 申请日: | 200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64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林学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学进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G02B27/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应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扩散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扩散片的构造,其有关于光学的领域中,可以让光均匀化的扩散片,特别涉及一种内含厚度变化的散射层结构的扩散片,得以使光均匀化。
背景技术
一般液晶显示器依照实际设计的需求而选择利用直下式或者是侧光式的背光模块架构;若为侧光式背光模块架构,其主要利用导光板的图案(网点或V型沟槽)及扩散膜片(Diffuser sheet),以达到光均匀扩散的效果;若为直下式背光模块架构,则主要于光源上方放置一扩散片以达均光效果,比如在灯具设计上为达均光效果,利用灯罩并且将一扩散片套设在灯罩的开口端,以让光源的光线一部分自灯罩反射再经扩散片穿透,一部分由扩散片直接射出,以达均光雾化效果。
请参阅图1所示,其证书号编为中国台湾专利第M294042号的「扩散片的结构改良」新型专利案,其所揭露是表面扩散型的扩散片60,利用溅渡、喷涂或印刷方法,于基材61的入光面63(或出光面64)形成一包含复数扩散微粒子62的扩散层65,或如图2所示,扩散片70以微粒黏附方法于基材71的出光面74黏附扩散微粒子72以形成一扩散层75,以形成不规则粗糙表面,而使光反射及折射达到光扩散效果,诸如此类是属于表面扩散型的扩散膜片,其基材厚度较薄,基本结构多如图1、图2所示。
但以微粒黏附、喷涂或印刷方法在制程时由于重力、黏滞力或静电等因素易使扩散微粒子难均匀分布于黏着剂中,因而有扩散层分布不均的问题,如以研磨方式则需于基材的表面进行机械研磨动作,制程上会存在损伤或减弱基材的结构强度问题,前述先前技术对此一问题并未揭示任何解决的手段。
而为改善扩散片具备薄型化的功能设计,得以在灯具及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结构应用上可达到更薄尺寸,所以如图3所示,其证书号编为中国台湾专利第M268167号「具有光扩散片的背光模块」专利案,其揭露表面扩散型的扩散片80,其主要冷阴极灯管型态的光源25放置于反射片90与扩散片80之间,而扩散片80制成较大厚度的厚部88,而二厚部之间形成一薄部89。然而由于顶板91与扩散片80之间的出光面84为一平面,入光面83为对光源25而言为一凸面,因而背光模块作薄型化时,由于厚度变化规则是反比于至少一光源25与顶板91间距离的关系,使得入光面83的曲线更为弯曲,造成厚部88太厚,同时薄部89的曲面与入射光的入射角太大,反而出现亮度不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扩散片的构造,其主要有效改善扩散片的光均匀性,意使扩散片应用于背光模块及灯具,可更具薄型化而不降低整体光均匀性与亮度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一种光学扩散片的构造,其主要包含至少一透光层以及至少一与该透光层结合的散射层,该散射层内部均匀分布扩散微粒子,该散射层朝向光源该面为一入光面,另一相对面为出光面,该散射层的出光面具有至少一呈曲面型态,而该出光面每呈曲面位置可对准于发光源位置的上方,该散射层的厚度变化正比于距离最近的光源在不同角度所放射的光辐射亮度的对数,并且反比于该扩散微粒子的浓度。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
一种光学扩散片的构造,其主要包含至少一透光层以及至少一与该透光层结合的散射层,该散射层内部均匀分布扩散微粒子,该散射层朝向光源该面为一入光面,另一相对面为出光面,该散射层的出光面具有至少一呈曲面型态,而该出光面每呈曲面位置可对准于发光源位置的上方,以该散射层在垂直方向厚度为正比于平面灯光源在垂直方向所放射的光辉度,并且反比于该扩散微粒子的浓度。
前述的光源为一维列阵排列。
前述的光源为二维列阵排列。
前述的透光层与散射层材料为透光性材料。
前述的散射层材料其折射率n1与扩散微粒子其折射率n2,两者之差的绝对值|n1-n2|在0~2之间。
前述的入光面、出光面,其截面曲线为一阶可微分函数。
前述的散射层的入光面具有至少一个凹面型态,入光面的曲面位置对准于光源位置上方。
前述的散射层的入光面为平面。
前述的透光层的出光面为平面或具三棱镜、金字塔、菲涅耳透镜、微透镜的微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学进,未经林学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75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