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枢纽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7804.3 | 申请日: | 200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18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许家豪;王定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04 | 分类号: | F16C11/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枢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枢纽器,特指一种装设于掀盖装置的上盖及底座间,用以将上盖相对于底座开启及闭合的枢纽器。
背景技术
枢纽器泛指装置于上盖与底座之间提供两者可借由相对枢转达到开启与收合功能的装置,诸如设置于笔记型计算机或者行动电话上等等,而枢纽器的种类繁多,其结构与实用性也不尽相同。
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其中为一种被普遍应用于笔记型计算机60的枢纽器概念包含一固定座51、一管簧架52与一枢轴53。
前述的固定座51可设置于笔记型计算机60的底座61中,其一端成型为一固定部511,固定部511为一长型块体,其穿设固定于笔记型计算机60的底座61中,固定座51的另一端上成形有一圆形的轴孔512,且于轴孔512的相邻于固定部511处的壁面上朝固定部511凹入成型有一与轴孔512相通的卡制槽513。
前述的管簧架52置设于固定座51的轴孔512内,其由一片体弯折形成为圆筒体,片体两端间形成有长开孔521,且一端突出于外形成为一卡制片522,形成为一两端开口的中空直管件,且其配合穿设于轴孔512中,该卡制片522与卡制槽513对应固定以防止管簧架52于轴孔512中枢转滑动。
前述的枢轴53枢设于管簧架52的中空圆筒体内,其一端成形有一接设部531,接设部531可固定于笔记型计算机60的上盖62上,其另一端为轴杆532,轴杆532为一直杆件,其配合枢设于管簧架52的管壁中,而当上盖62相对于底座61旋转开合时,枢轴53相对于固定座51旋转,而管簧架52的接触面提供一挟持应力作为与轴杆部532表面间的摩擦力,以令上盖62不会于相对底座61开启或闭合时太过松滑。
然而,于此类型现有技术的枢纽器设计中,为了提供轴杆部532一摩擦力且同时避免摩擦力过大,故必须设有一穿设于轴杆部532与轴孔512间的管簧架52,但呈现圆型管状的管簧架52占据一额外的体积,且于组装中须额外增加一穿设管簧架52的程序,因此除了于制造流程中耗费较多的工作时间外,对于追求轻、薄的笔记型计算机60而言,增设管簧架52的现有技术亦可视为一种占据空间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不足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枢纽器,其上于固定部壁面上成型有一具有开口的枢接环,并以该枢接环与枢轴紧配合套设以取代额外置设一管簧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枢纽器,其包含:
一枢部,其为一块体,且其包含有一固定部、一枢轴以及一限位杆;该固定部延伸成型于枢部的一侧:该枢轴延伸成型于枢部的一端的端面上,其为一杆体;该限位杆为一杆体,其延伸设置于具有枢轴的端面上;
一固定座,其枢接于枢部,其自一面上的两端间成型有一隆起的长型枢接环,且该枢接环于两端间横贯地成型有一连通外部的开口,该枢接环的内环壁面对应且紧配合地套设于枢轴上;且固定座于内端面上设有一对应限位杆的限位块;再者,于固定座的一侧延伸成型有一固定部。
而当枢接环紧配合地套设于枢轴之上时,其一方面可紧缚枢轴以提供一摩擦力,以于枢转间令上盖可对应于底座定位,再者,因枢接环上设有一横贯的开口,可提供一弹性以令该枢接环对应枢轴杆身枢转时因壁面微略撑开而降低摩擦,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式可减少额外穿设一管簧架所需占据的体积以及所需耗费的组装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减少现有技术中因额外穿设一管簧架所需占据的体积以及所需耗费的组装时间,这可以实现整体枢纽器的薄小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件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件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件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
图6为现有技术的组件分解图;
图7为现有技术的实施例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枢部 11固定部
12枢轴 121油槽
13限位杆 131容室
20固定座 21枢接环
211开口 22限位块
23固定部 40笔记型计算机
41上盖 42底座
51固定座 511固定部
512轴孔 513卡制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78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确定内容项特性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直接型燃料电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