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冷式散热系统的水冷头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8478.8 | 申请日: | 2007-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92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荣;林信宏;赵亚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1L23/473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冷 散热 系统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冷头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运用于水冷式散热系统的水冷头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要解决电脑主机中的发热源的散热问题,例如中央处理器、显示卡等,一般都是以气冷式散热风扇来协助该发热源进行散热,不过,散热风扇在运转时的噪音太高,其耗电量也会造成电源供应器的负担,而且,该散热风扇容易沉积过多的灰尘而导致运转过热进而发生故障,大幅降低电脑主机的稳定度。
因此,为解决前述气冷式散热风扇的问题,就有业者研发出以水冷式的冷却装置来协助该发热源进行散热,参阅图1,为一水冷式散热系统,该水冷式散热系统包含一用以贴附固接于一发热源10外表面并对该发热源10进行降温的水冷头11、一泵12、一储存有冷却液的水箱13、一可使该冷却液降温的散热器14,及数个用以串接于上述各组件间的管路15,借由所述管路15以形成一可供冷却液流通的循环回路。
参阅图2,该水冷式散热系统的水冷头11包括一上壳体单元111、一可与该上壳体单元111相结合的隔热底板112、数个设置在该隔热底板112上的鳍片113、一与该上壳体单元111连接的进入管114,及一与该上壳体单元111连接的排出管115,该冷却液可由该进入管114流入并与所述鳍片113进行热交换,之后再由该排出管115流出,以完成协助该发热源10进行散热的动作。
纵然上述的水冷式散热系统可协助该发热源10进行散热,但是由于目前一般水冷头11的进入管114与排出管115的管径均为相等,再加上该冷却液从进入管114进入之后,必须在该水冷头11内部依循设定路径迂回地流动,才能使该冷却液完全流经每一鳍片113,并且利用其低温吸收并带走该发热源10所传导至该等鳍片113上的热量以进行散热,然后再经由该排出管115排出,因此将会导致该冷却液流入与流出该水冷头11的压力值下降,减低该冷却液往后半段流动的流速及流量,使整体的冷却循环变慢,间接影响到该发热源10的散热效能。
另外,若要提升整体冷却循环的效果,势必要提高该泵12的扬程以增加该冷却液的流速及流量,不过,该泵12的功率消耗也因此而相对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冷却液进出水冷头的压力值,且降低泵扬程并提升散热效能的水冷式散热系统的水冷头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水冷式散热系统的水冷头结构,用于贴附固接于一发热源以进行散热,该水冷式散热系统的水冷头结构包含一壳体单元,及一散热单元,该壳体单元概呈中空状且包括一壳盖,及一与该壳盖相结合的底板,该壳盖与该底板相互界定出一腔室,该散热单元位于该腔室且包括数个间隔设置于该壳体单元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
该水冷式散热系统的水冷头结构还包含一进出单元,该进出单元包括一与该壳体单元连接且连通该腔室的进液管,及一与该壳体单元连接且连通该腔室的出液管,该进液管的管径小于该出液管的管径。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该进液管的管径小于该出液管的管径,使冷却液流入与流出该腔室的压力值增加,相对提升冷却液的流速及流量,不只能够有效改善整体的冷却循环效果、提升其散热效能,更能降低泵的扬程,避免消耗过多的功率而导致能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现有水冷式散热系统。
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现有水冷式散热系统的水冷头的细部结构。
图3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态样。
图4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细部结构。
图5是一部份剖视图,说明冷却液在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流动的态样。
图6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使用态样。
图7是一组合剖视图,说明冷却液在该第二较佳实施例流动的态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水冷式散热系统的水冷头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3、4、5,本实用新型水冷式散热系统的水冷头结构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是可安装在一发热源16上,包含一壳体单元2、一进出单元3,及一散热单元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84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压装置及墨水补充套件
- 下一篇:一种拖拉机电驱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