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准测距棱镜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28621.3 | 申请日: | 2007-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39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唐发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发志 |
主分类号: | G02B7/18 | 分类号: | G02B7/18;G01C3/00;G01C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4800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准 测距 棱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时使用的一种反射棱镜,用全站仪和本实用新型不仅可精确测量水平距离,还能精确测量高差。
背景技术
现在普遍使用的反射棱镜,均因全站仪望远镜十字丝中心不能准确对准棱镜中心而不能精确测量高差,致使全站仪只能精确测量平距,而不能精确测量高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全站仪和现有反射棱镜测量时,只能精确测量水平距离而不能精确测量高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射棱镜,不仅可精确测量水平距离,还能精确测量高差。
使用现有反射棱镜不能精确测量高差的原因是全站仪望远镜十字丝中心不能精确对准棱镜中心。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对中器和支座形成垂直轴、两棱镜中心轴形成水平轴,反射棱镜中心居于垂直轴和水平轴的交点上。测量时只要把全站仪望远镜十字丝横丝对准棱镜中心轴的中心、竖丝对准对中器的中心,则全站仪望远镜十字丝中心就精确对准了反射棱镜的中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全站仪和本实用新型测量时,既可精确测量水平距离,又可精确测量高差,进一步开发了全站仪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是棱镜基座与支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支架,2.棱镜中心轴,3.反射棱镜,4.对中器,5.支座,6.棱镜基座,7.基座固定螺栓,8.塑料套管,9.塑料垫,10.紧固螺母。
支架由两个对放的宽度不等的“U”型架构成,是水准测距棱镜的骨架,在支架上钻孔、攻丝,以固定其它部件。
对中器位于支架的上部中间位置,下半部分自带螺纹,与支架丝接。
支座在支架的下部中间位置,与对中器在同一垂直线上,支架上有定位孔,支座有定位栓,定位后用沉头螺栓固定。
棱镜中心轴呈圆形,与支架丝接,其连接部分车有螺纹,当棱镜中心轴的里端侧面旋至与支架内侧面齐平时,用紧固螺母(10)固定在支架上;在棱镜中心轴的里端侧面中心钻孔、攻丝,用来固定棱镜基座(6)。
反射棱镜通过螺栓固定在棱镜基座上,棱镜基座通过基座固定螺栓(7)(图中显示无丝部分包塑)和塑料套管(8)固定在棱镜中心轴上,棱镜基座与支架间加塑料垫(9)。
这样,两个棱镜中心轴形成一条水平线,且通过反射棱镜的中心,因本实用新型左右对称,则对中器和支座形成的垂直线也通过反射棱镜的中心;反射棱镜和棱镜基座还可一起绕两棱镜中心轴形成的水平线转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须固定到对中杆上,和全站仪一起进行测量。
把两个水准测距棱镜分别固定在对中杆上,称为对中杆水准测距棱镜,把它们调至等高,将两个等高的对中杆水准测距棱镜分别架设在前视点和后视点上。
将两个对中杆水准测距棱镜调至等高的方法是:将全站仪整平(无需对中)后,依次把两个对中杆水准测距棱镜架设在同一点上,把全站仪望远镜十字丝中心对准棱镜中心,测距。若全站仪测出的高差读数(VD)相等时,则两个对中杆水准测距棱镜即为等高。
测量前,先水平转动水准测距棱镜,对准全站仪,再竖向旋动棱镜基座,把反射棱镜对准全站仪望远镜。
测量水平距离时,把全站仪望远镜十字丝的竖丝对准对中器中心,再旋动垂直微动螺旋,将望远镜十字丝横丝粗对棱镜中心轴中心,测距,记录水平距离读数(HD),则水平距离读数(HD)就是全站仪垂直轴与对中杆中心的精确水平距离。
测量高差时,把全站仪望远镜的十字丝横丝对准棱镜中心轴的中心,再旋动全站仪水平微动旋钮,将望远镜十字丝竖丝粗对对中器中心,测距,记录高差读数(VD),则高差读数(VD)就是全站仪水平轴与水准测距棱镜中心的精确高差。
若同时精确测量水平距离和高差时,先把全站仪望远镜的十字丝横丝对准棱镜中心轴的中心,再旋动全站仪水平微动旋钮,把全站仪望远镜十字丝的竖丝对准对中器中心,测距,记录水平距离读数(HD)和高差读数(VD)。则水平距离读数(HD)就是全站仪垂直轴与对中杆中心的精确水平距离,高差读数(VD)就是全站仪水平轴与水准测距棱镜中心的精确高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发志,未经唐发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86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活动式汽车座椅
- 下一篇:电脑机箱之读卡器固定结构的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