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外科装订器械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9938.9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39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望东;徐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天臣国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68 | 分类号: | A61B17/068;A61B17/11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忠辉;姚姣阳 |
地址: | 215021江苏省苏州市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外科 装订 器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手术用的装订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外科装订器械,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们对痔的认识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有关痔的学说层出不穷。从18世纪开始,痔被认为是直肠下端或肛管存在丰富的静脉丛,如果在一处或数处发生扩张或曲张,即成为痔,亦即痔是突出的静脉团,是各种原因造成的血管病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痔的研究获得了突破性进展,解剖学、组织学和生理学的发现给予痔赋予了现代概念。1975年Thomson首次提出,“痔是人人皆有的正常解剖结构,在直肠下端的唇状肉赘或称肛垫(anal cushions),肛垫的病理肥大即为痔病。”这一新的概念受到Alexander-williams(1982)、Bernstein(1983)以及Melzier(1984)等著名学者的支持。国外新近出版的肛肠病学专著中已广泛采用了痔的新概念,在我国肛肠外科学界近10几年来亦逐渐得到承认。内痔治疗的传统方法,包括硬化剂注射、橡皮圈套扎以及各种形式的手术切除术等均是针对痔本身进行治疗,旨在使痔核缩小或消失。
在痔切除的外科手术中,有一种称为PPH手术方法,即在圆管形装订器械的帮助下的痔上粘膜环切术。其原理是:在保留肛垫组织情况下,将内痔及痔上粘膜、粘膜下层组织环形切除约3~4cm,同时吻合两端,在阻断痔供应血管血流的同时,达到将滑脱之组织向上悬吊固定的目的,将病理状态的肛管直肠,恢复到正常的解剖状态。运用PPH手术治疗重度痔疮具有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出血、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康复周期、不影响日常生活、复发率低等优势。整个手术过程只需8~15分钟,手术后患者几乎没有疼痛的感觉。由于手术过程中解决了痔病发生的根源,所以近期及远期效果理想。对一些用传统疗法十分棘手的痔,如混合痔、环状痔、严重痔脱垂、脱肛等,PPH手术同样具有独特的良好疗效。
在PPH的手术中有一个扎荷包、牵拉荷包线、将痔组织拉入器械腔体内的过程。此过程一般由医生凭经验来判断牵拉的用力大小,经验不足的医生比较难于把握用力是否合适,如果用力过大,容易过度牵拉组织进入器械腔体,令直肠段受到过度牵拉,引发术后腹痛的后遗症。若是用力不足,痔组织不能完全被拉入器械腔体内,造成痔组织切割不完全,影响手术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电动外科装订器械。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电动外科装订器械,包括钉头组件、本体组件,钉头组件包括钉仓、推钉片、钉砧,钉砧与本体组件相连,钉仓安装在推钉片远端,推钉片连接在本体组件上,本体组件内设有控制开关、控制芯片、电源,其中:在本体组件内设有电动牵拉装置,其通过导线与控制芯片、电源、控制开关连接成回路。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动外科装订器械,其中,所述的电动牵拉装置为步进电机。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动外科装订器械,其中,所述的步进电机上设有轮毂。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动外科装订器械,其中,所述的轮毂上连接有牵引线。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动外科装订器械,其中,所述的控制开关为微动薄膜开关。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电动外科装订器械,其中,所述的电源为电池或是外接电源。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用电机来控制拉力使手术,确保了牵拉力的大小适当,同时也令牵拉更加精确、快速,使手术进一步实现自动化。既节省了手术时间,又使手术效果得到进一步保障,宜于业内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先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 控制开关 2 控制芯片
3 电动牵拉装置 4 轮毂
5 牵引线 6 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天臣国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天臣国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99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