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扶拖拉机配套耕耘尾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30029.7 | 申请日: | 200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64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沈崇鑫;曹薜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00 | 分类号: | B60B3/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贾海芬 |
地址: | 21301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扶拖拉机 配套 耕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扶拖拉机配套耕耘尾轮,属于手扶拖拉机配套机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配套手扶拖拉机的耕耘尾轮由轮圈、轮毂、尾轮轴、轴承及油封座、防尘罩以及尾轮叉构成,轴承、密封圈和油封座依次安装在尾轮轴和轮毂之间,防尘罩和尾轮叉安装尾轮轴上,轴承通过尾轮轴的轴肩和安装在轮毂内的轴套定位。由于耕耘尾轮在工作过程中,两轴承的外圈没有固定位置,因此轴承在转动中会发行轴向窜动现象,而影响耕耘尾轮的正常工作。常规的轮圈是由两个内翻呈盆形结构的辐板焊合而成,辐板的翻边的连接处为平面,因焊缝与两辐板翻边的连接面较小,而轮圈与地面是硬接触,很容易将焊缝磨损掉,使轮圈开裂,早期损坏严重。再则,为保证尾轮叉的机械强度,通常在尾轮叉的内侧焊接一块加强板,因加强板位于尾轮叉内侧,而减少尾轮叉顶面与尾轮之间的间距,易造成堵泥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不会窜会,能提高使用寿命的手扶拖拉机配套耕耘尾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增加尾轮叉与轮圈之间间距的手扶拖拉机配套耕耘尾轮。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扶拖拉机配套耕耘尾轮,包括由两个向内翻边结构的辐板焊合而成的轮圈,固定在轮圈中部的轮毂,安装在轮毂和尾轮轴两侧的轴承、密封圈和密封座,以及安装在尾轮轴上的防尘罩和尾轮叉,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辐板翻边的连接处内折构成V形槽,焊料添满V形槽内;所述轮毂两侧的轴承孔内侧设有定位台阶,并与尾轮轴两侧对应的定位轴肩对应,轴承内外圈的内端面分别与轮毂的定位台阶端面和尾轮轴的定位轴肩端面相接,密封座顶在轴承的内圈,且密封圈安装在密封座上。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尾轮叉的顶部焊接有加强板。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两侧的轴承内外圈可通过轮毂两侧的定位台阶端面以及尾轮轴两侧对应的定位轴肩端面进行定位,轴承承载后不会发生轴向窜动,使尾轮能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将轮圈辐板翻边的连接处内折形成一个V形槽,有效增加了焊缝与两辐板翻连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及焊缝深度,因此轮圈的磨损不再是焊缝的磨损,因此也解决了轮圈早期损坏严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尾轮叉的外部增设了外加强板,因此在保证尾轮叉强度的强度下,也增加了尾轮叉顶面与轮圈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堵泥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旋转剖视结构示意图图。
图3是另一种尾轮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向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轮圈,1-1-V形槽,2-轮毂,2-1-定位台阶,3-轴承,4-密封圈,5-螺母,6-密封座,7-防尘罩,8-尾轮轴,8-1-轴肩,9-尾轮叉,10-斜撑筋,11-外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手扶拖拉机配套耕耘尾轮,包括轮圈1、轮毂2、尾轮轴8、轴承3、密封圈4、密封座6以及防尘罩7和尾轮叉9,轮圈1由两个具有向内翻边的辐板焊合而成,而两辐板翻边的连接处内折构成V形槽1-1,焊料添满在V形槽1-1内,以增加焊料的厚度和宽度。本实用新型轮毂2固定在轮圈1的中部,而轴承3、密封圈4和密封座6分别安装在轮毂2和尾轮轴8之间,轮毂2两侧的轴承孔内侧设有定位台阶2-1,并与尾轮轴8两侧对应的定位轴肩8-1对应,轴承3内外圈的内端面分别由轮毂2的定位台阶2-1端面和尾轮轴8的定位轴肩8-1端面相接,通过轮毂2和尾轮轴8对轴承3进行轴向定位,解决轴承3轴向窜动的问题,而密封座6顶在轴承3的内圈,且密封圈4安装在密封座6上,防尘罩7和尾轮叉9安装在尾轮轴8上,通过螺母5固定在尾轮轴8的两侧。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尾轮叉9顶部焊接有外加强板11,且内侧设有斜撑筋10,使尾轮叉9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该外加强板11为U形框结构,并横置在尾轮叉9的顶板上。还可如图3、4所示,该外加强板11为也为U形框结构,但外加强板11的两侧板焊接在尾轮叉9的两侧板上,以增加尾轮叉9顶面与轮圈1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堵泥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00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行星排式齿轮无级变速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方便阅读的书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