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承空气辅助分球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30227.3 | 申请日: | 2007-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23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江益轴承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43/06 | 分类号: | F16C43/06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聂汉钦 |
地址: | 214415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空气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滚动轴承装配设备,尤其涉及球轴承装配中的分球装置。
背景技术
滚动轴承最基本的结构是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所组成。滚动轴承的装配过程中,在铆合保持架工序之前,内圈、外圈、滚动体合套之后,滚动体应在滚道内均匀分开。对于滚动体为钢球的球轴承,即是将钢球均匀地分布在轴承的内圈与外圈形成的滚道内。轴承分球装置是轴承自动化装配线中的一种设备,其目的是将轴承滚道内的钢球按圆周等份均匀分开,确保下一步轴承保持架铆合的顺利进行。公告日为2007年11月7日,公告号为CN200971925Y,专利号为ZL200620125426.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分球装置,其由分球器以及轴承的夹持器构成,其中分球器的分球头由弧形滚珠槽及平头分球爪相间构成,分球器的连接头与转轴连接。连接时,分球头与水平面倾斜一个角度。此种结构存在的问题有:靠电机转动带动分球头旋转,通过分球头的下压来分球,成功率低,经常需要动作两次,确认时间长;另外,分球头安装时需要倾斜,安装复杂;再有,分球前必须先经过集球工序,使钢球集中在一起,效率低,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分球装置分球成功率低、安装复杂、效率低以及成本高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分球成功率高、安装简单、效率高以及成本低的轴承空气辅助分球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轴承空气辅助分球装置,包括与升降机构相连接的分球器,分球器的分球头由弧形槽及平头分球爪相间构成,所述平头分球爪的端面上设置气孔,气孔与供气装置连接,所述分球器的下方设置下模及限位模,下模安装在限位模中,所述下模与旋转机构连接,限位模与升降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的端部为圆筒体结构,所述圆筒体上开有等分的楔形缺口;所述下模旋转机构包括与下模连接的中间轴,中间轴与皮带传动机构相连;所述限位模升降机构包括固定限位模的固定板及气缸,气缸推杆通过活动接头与固定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下模在下模旋转机构的带动下旋转,将钢球转散,钢球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陷于下模的楔形缺口内,分球器的分球头下降的同时,其气孔向下垂直吹气,辅助分球爪将钢球分到分球头的弧形槽内,从而完成分球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采用本实用新型分球,在空气辅助吹气下,一次性就可将钢球精确定位,完成分球动作,分球成功率高,分球效率高;分球器由现有技术中的旋转升降机构改为固定升降机构,结构减化,成本低;分球器由倾斜安装改为垂直安装,安装简单;分球前,不必先进行集球工序,可省略集球工序,分球效率高,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分球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模料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分球状态示意图,图中轴承剖去1/4;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模旋转机构及限位模升降机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分球器1,分球器1通过上端的连接轴11与分球器1的升降机构相连接,此升降机构采用现有技术。分球器1包括分球座本体12,分球座本体12一端的分球头13由弧形槽15及平头分球爪14相间构成,平头分球爪14的端面上设置气孔16,气孔16通过接口10与供气装置连接。分球器1的下方设置下模2及限位模3,下模2间隙配合安装在限位模3中。下模2与下模旋转机构相连,限位模3与限位模升降机构相连。
见图3,下模2的端部为圆筒体结构,圆筒体上开有等分的楔形缺口17。楔形缺口17的作用是使钢球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定位。
见图1和图5,下模旋转机构包括与下模2连接的中间轴4,中间轴4与皮带传动机构相连,皮带传动机构固定在底板23上。皮带传动机构1包括电机6、皮带5和皮带轮25。皮带轮25外面罩有保护罩24。
再参见图1和图5,限位模升降机构包括固定限位模3的固定板8及气缸7,气缸推杆22通过活动接头9与固定板8连接,活动接头9与气缸推杆22螺纹连接。气缸推杆22的升降,带动固定板8的升降,再带动限位模3的升降。
分球动作描述如下:
1.见图4,合套后待分球的轴承被送至下模2处,使轴承外圈21的下表面与限位模3上表面接触,下模2的顶端位于轴承外圈21与轴承内圈19之间,并与钢球20轻微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江益轴承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江益轴承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02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荧光照明钥匙
- 下一篇:一种新型空调蓄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