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滚针滚轮轴承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31023.1 | 申请日: | 200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59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宋晓梅;赵祥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飞亚轴承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9/46 | 分类号: | F16C19/46;F16C33/30;F16C33/5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姚姣阳 |
地址: | 212005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滚轮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滚轮轴承,特别是一种用于输送机械的滚轮轴承,属于轴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滚针滚轮轴承常用作输送机械的支撑滚轮,滚针滚轮轴承两侧的挡圈可防止灰尘和异物进入轴承滚道,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现有的滚针滚轮轴承通过挡圈内孔与轴承内圈外圆之间的过盈配合,使轴承两侧的挡圈与轴承内圈连接成为整体,该滚针滚轮轴承的挡圈与轴承内圈的连接很不牢固,在滚针滚轮轴承的搬运、运输过程中,若受到过大的冲击,滚针滚轮轴承的挡圈容易脱离轴承内圈,同时,将这种滚针滚轮轴承装配到设备上时,如果受到冲击载荷,也会导致整套滚针滚轮轴承散架,给滚针滚轮轴承的搬运、运输及安装带来很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滚针滚轮轴承在搬运、运输及安装过程中,若受到过大的冲击,整套滚针滚轮轴承容易散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滚针滚轮轴承,该轴承如果受到冲击也不会散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滚针滚轮轴承,包括轴承外圈、轴承内圈、滚针、保持架、挡圈。所述轴承外圈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沉孔,所述保持架将所述滚针间隔环形排列在轴承外圈的内滚道和轴承内圈的内滚道之间,所述轴承内圈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止口圈,所述挡圈分别设置在轴承外圈的两端的沉孔内;两挡圈的内孔分别与轴承内圈的两止口圈的外径过渡配合,在轴承内圈两端止口圈的外径处,分别均布4~14个轴承内圈与挡圈的铆合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一种滚针滚轮轴承,其中所述内圈两止口圈的外径与所述两挡圈的内径过渡配合,过渡配合的过盈量为+0.01~+0.02mm,间隙量为-0.020~-0.05mm。
前述的一种滚针滚轮轴承,其中所述轴承内圈两端止口圈的轴向宽度分别比两挡圈的厚度小0.1~0.2mm.。
本实用新型的滚针滚轮轴承在轴承内圈两端止口圈的边缘,通过压铆的方式,分别打上4~14个铆点,使两端的轴承内圈的外缘材料能径向朝外延展,分别消除了轴承内圈两端止口圈外径与挡圈内径的间隙,将挡圈与轴承内圈铆合连接牢固,从而使整套轴承成为不可拆分的整体。由于铆合连接方式比过盈配合连接方式更紧密更可靠,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整套轴承不散套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向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滚针滚轮轴承,由轴承外圈1、轴承内圈2、若干个滚针3、保持架4、两个挡圈51、52构成。沉孔11、12设置在轴承外圈1的两端,保持架4将滚针3按相等的间隔环形排列在轴承外圈1的内滚道和轴承内圈2的外滚道之间,轴承内圈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止口圈21、22,在轴承外圈1两端的沉孔11、12内分别设置有挡圈51、52。挡圈51、52的内孔分别与轴承内圈2两端的两止口圈21、22的外径过渡配合。止口圈21、22的外径与两挡圈51、52内径过渡配合的过盈量为+0.01~+0.02mm,过渡配合的间隙量为-0.020~-0.05mm,本实施例过渡配合的过盈量为+0.02mm,间隙量为-0.05mm。轴承内圈两端止口圈的轴向宽度比挡圈的厚度小0.1~0.2mm,本实施例为0.2mm,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挡圈5与轴承内圈2的铆合。
如图2所示,先通过热处理降低轴承内圈2止口圈21、22边缘的硬度,然后在该圆周边缘上通过压铆的方式,均匀打上4~14个铆合点6,本实施例为8个铆合点6,使轴承内圈2两端的材料能够向外延展,分别消除了内圈2两端止口端面21、22的外径和挡圈51、52内径的间隙,将挡圈5与轴承内圈2铆合牢固。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飞亚轴承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镇江飞亚轴承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10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气门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真空助力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