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模制粒机旋转进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31111.1 | 申请日: | 200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00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黄祁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牧羊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20 | 分类号: | B01J2/20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定华 |
地址: | 2251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模制粒机 旋转 进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用于粮食饲料行业内的制粒机,特别涉及环模制粒机的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环模制粒机包括环模,与环模相配合的压辊,压辊可以有2个、3个等,分别与环模相配合,环模一端设有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包括一圆柱形壳体的进料通道和设置在环模端部并固定在压辊支撑轴上的前板,所述前板上设有刮板。环模制粒机工作时,待制粒的物料由进料口进入进料通道内,在前板上设置的刮板作用下,将物料推入到环模与压辊之间。环模在其传动系统的作用下旋转,同时带动压辊转动,将从进料装置中推进的物料制成粒状。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进料装置中圆柱形壳体只有旋转作用,对物料没有推动作用;前板上的刮板是固定的,也不能将物料完全抛起送入环模与压辊的间隙中,因此物料轴向送入压辊时,物料本身无初速度,不能形成抛射,致使物料进入压辊的纵深不够,靠近进料装置处物料堆积较厚,远离进料装置处物料较薄,造成物料在环模与压辊的切线方向的分布很不均匀,从而导致压辊与环模的工作效率得不到充分利用,最终影响环模制粒机的产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物料进入环模与压辊间隙切线方向分布不均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将物料抛射进环模与压辊间隙内的进料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如下技术方案:环模制粒机旋转进料装置,包括内设有进料通道的旋转体,所述进料通道成碗形,碗形的小径端为进料口,碗形的大径端为抛料口,进料口与抛料口之间的进料通道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呈辐射状的叶片,进料通道的中心位置并靠近抛料口一端设有圆盘状的挡板,叶片径向向进料通道的中心方向延伸并与挡板背面相连。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将其固定在环模的端面上,抛料口朝向环模。当环模转动时,叶片随之一起转动,物料从进料口进入进料通道,叶片推动物料随旋转体一起转动,物料产生离心运动,在抛料口一侧,物料从叶片、旋转体内壁和挡板构成的若干相互隔离的通道中沿抛料口切线方向抛射而出,可抛射进入环模与压辊间隙中,使得物料在环模与压辊的间隙在切线方向上分布更加均匀,因而压辊与环模在切线方向上的工作面均分布由物料,从而增加了物料进入环模模孔中的数量,最终提高了环模制粒机的产量。
为方便物料向离心方向运动,所述叶片成折线形。折线形叶片加工也比较方便。
旋转体与旋转环模可以有多种连接方式,如采用法兰连接,也可以在所述抛料口边缘的旋转体外周均布若干连接耳,各连接耳侧面设有卡接螺杆的卡口;通过连接耳口快速将旋转体和旋转环模相连接。
为方便拆装,所述旋转体上连接有手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图2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与旋转环模、压辊的装配结构图。
其中,1连接耳,2旋转体,3叶片,4挡板,5手柄,6进料口,7压辊,8环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为环模制粒机旋转进料装置,包括内设有进料通道的旋转体2,进料通道成碗形,碗形的小径端为进料口6,碗形的大径端为抛料口,进料口6与抛料口之间的进料通道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呈辐射状的叶片3,进料通道的中心位置并靠近抛料口一端设有圆盘状的挡板4,叶片3径向向进料通道的中心方向延伸并与挡板4背面相连;叶片3成折线形;抛料口边缘的旋转体2外周均布若干连接耳1,各连接耳1侧面设有卡接螺杆的卡口;所述旋转体2上连接有手柄5。
本实用新型以抛料口一端安装在制粒机环模8的端面上,当环模8转动时,旋转体2、叶片3和挡板4随之一起转动,物料从进料口6进入进料通道,叶片3推动物料随旋转体2一起转动,物料产生离心运动,在抛料口一侧,物料从叶片3、旋转体2内壁和挡板4构成的若干相互隔离的通道中沿抛料口切线方向抛射而出,可提高抛射进入环模与压辊间隙的纵深,使得物料在环模与压辊的间隙在切线方向上分布更加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牧羊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牧羊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11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