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切菜板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33598.7 | 申请日: | 200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72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吴生锡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生锡 |
主分类号: | A47J47/16 | 分类号: | A47J47/1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洪新 |
地址: | 323800浙江省庆元***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菜板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品,具体是置放切菜板的支架。
背景技术
切菜板是厨房中的常规用品;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目前多数家庭的厨房中都备有两块以上的切菜板,以分别用于生、熟食物原料及蔬菜水果的切割加工。但是现有的切菜板在非使用状态均没有专用的搁置器具,只能平放在桌台上或用线吊起来挂在墙上;这样做一则影响厨房整洁,二则切菜板的一侧平面紧贴着桌台面或墙面,因不易透风容易滋生细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切菜板的搁置器具,该器具应能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能够搁置定位多块切菜板,并可保持切菜板的干燥和厨房环境的整洁。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切菜板支架,具有水平放置的支架座,支架座上制有至少两条平行排列的菜板槽,菜板槽的长度贯通整个支架座,菜板槽的宽度与所述的切菜板的厚度相适应,以便于切菜板嵌入其中定位。
该支架座采用若干个平行排列的竹片或木片粘接而成。
该支架座采用若干个竹木排叠合粘接而成,每个竹木排均是若干个平行排列且厚度相同的竹片或木片粘接而成,支架座中的所有竹片或木片全部同方向平行排列。
该支架座采用若干个竹木排叠合粘接而成;每个竹木排均是若干个平行排列且厚度相同的竹片或木片粘接而成,相邻竹木排之间按照竹片或木片的排列方向纵横交错叠加粘接。
该支架座由一卧式排列的竹木排和一竖向排列的竹木排叠合粘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使用极为方便,只需平放在台面或桌面,每个切菜板插入菜板槽中即可定位。由于切菜板成直立或倾斜状态不会积水,每个切菜板之间又保持一定间距便于通风,能够保证切菜板处于干燥状态不会滋生细菌;因而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保证;而且多块切菜板插放后也使厨房环境更加整洁。另外,该支架的结构也非常简单,制作简便,所需材料又可用边脚零料粘接而成,所以成本也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搁放切菜板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制成椭圆形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由若干个横向平行排列的片材粘接而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由若干个纵向平行排列的片材粘接而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相邻竹木排平行排列叠合粘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相邻竹木排纵横交错叠合粘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由一卧式平行排列的竹木排和一竖向平行排列的竹木排叠合粘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切菜板支架,具有水平放置的支架座1,支架座上制有至少两条平行排列的菜板槽2,菜板槽的长度贯通整个支架座,菜板槽的宽度与所述的切菜板的厚度相适应,以便于切菜板嵌入其中定位(图4显示有3块切菜板3、4和5分别插入不同的菜板槽中直立定位;也可设置成倾斜定位状态)。
该支架座还可采用若干个平行排列的竹片或木片粘接而成。图6显示,采用了若干个横向平行排列成一排的竹片或木片粘接成为支架座;图7显示,采用了若干个纵向平行排列成一排的竹片或木片粘接成为支架座。
并且,该支架座还可采用若干个竹木排(即竹排或木排,以下相同)叠合粘接而成;每个竹木排均是若干个平行排列成一排且厚度相同的竹片或木片粘接而成;具体结构可由图8、图9和图10表示。其中,图8所示的是三层竹木排叠合粘接而成,所有的竹片或木片都是同方向排列(与图6类似,都横向平行排列),由于竹片或木片的纤维纹路朝向长度方向(纤维朝水平方向伸展),所以也是卧式排列。图9与图8的不同点,是相邻的竹木排之间按照竹片或木片的排列方向纵横交错叠合粘合;其中的底层竹木排6-3和表层竹木排6-1中的竹片或木片全部是横向排列,而中间层竹木排中的竹片或木片却是纵向排列(也可以底层竹木排和表层竹木排中的竹片或木片全部是纵向排列,而中间层竹木排中的竹片或木片横向排列);为图面清楚,图9中特意将部分表层竹片或木片6-1-1移开(M方向),以便看清中间层竹木排6-2的竹片或木片排列方向。自然,所叠合粘接的竹木排数量可根据需要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生锡,未经吴生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35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