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电视同步开关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38183.9 | 申请日: | 2007-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67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孙跃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跃民 |
主分类号: | H04N5/63 | 分类号: | H04N5/63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荣文 |
地址: | 073006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电视 同步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尤其是用于普通家庭中的节能电视同步开关。
背景技术
随着有线电视信号的数字化,现有的模拟电视需要安装数字机顶盒才能收看数字节目,有些家庭还安装了卫星接收机,这些设备的功耗均在20-25W之间,待机功耗与工作时功耗相差0.5W左右,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很多用户习惯于不关电源,而采用遥控进行关机,此时,卫星接收机和数字机顶盒处于待机状态,长期待机不仅消耗大量的电能,而且使设备内部零件处于高温环境下,大大缩短了设备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电视附属设备能随着电视停止工作而切断供电电源的节能电视同步开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节能电视同步开关,包括电视工作状态采样电路、采样信号光电隔离电路、同步开关驱动电路,电视工作状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接采样信号光电隔离电路的输入端,采样信号光电隔离电路的输出端接同步开关驱动电路的输入端,通过对电视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以继电器或可控硅来控制附属设备供电电源的通断,电视正常工作时,附属设备供电,电视非正常工作时,切断附属设备供电。
上述电视工作状态采样电路由取样电阻R1取样后通过限流电阻R2,限流整流二极管D1整流,滤波电容C2滤波,稳压管D2稳压后,供给采样信号光电隔离电路,通过限流电阻R3限流,供给光耦U1的发光管部分,驱动光敏三极管或可控硅导通,从而得到隔离驱动信号,驱动同步开关驱动电路工作,同步开关驱动电路可以是继电器驱动电路,通过将隔离驱动信号由三极管放大后,驱动继电器,通过继电器吸合或放开达到同步开关的目的,也可以是可控硅驱动电路,通过隔离驱动信号来驱动可控硅工作,通过可控硅的导通关断达到同步开关的目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电视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以继电器或可控硅来控制附属设备供电电源的通断,电视正常工作时,附属设备供电,电视非正常工作时,切断附属设备供电,该新型不仅节能降耗,还延长了附属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电视工作状态采样电路、采样信号光电隔离电路、同步开关驱动电路,电视工作状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接采样信号光电隔离电路的输入端,采样信号光电隔离电路的输出端接同步开关驱动电路的输入端。
其电视工作状态采样电路由取样电阻R1、限流电阻R2、整流二极管D1、滤波电容C2、稳压管D2组成,采样电阻串于电视供电的交流回路中,电阻R2一端接电组R1一端,电阻R2另一端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接电容C2的正极和稳压管D2的负极,电容C2的负极与稳压管D2的正极接电组R1的另一端。
其述采样信号光电隔离电路由限流电阻R3、光耦U1组成,光耦U1采用光敏元件为三极管的光耦,电阻R3的一端接电视工作状态采样电路的A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光耦U1的1脚,光耦U1的2脚接电视工作状态采样电路的B端,光耦U1的3脚接同步开关驱动电路的C端,光耦U1的4脚接同步开关驱动电路的D端。
其同步开关驱动电路由变压器T1、二极管D3、D4、电容C1、电阻R4、继电器J1、三极管Q1组成,其中变压器B1初级接交流供电电源,变压器B1次级一端接二极管D3正极,变压器B1次级另一端接地,电容C1正极接二极管D3负极,电容C1负极接地,电阻R4一端、继电器J1线圈一端、二极管D4负极均接在电容C1正极,电阻R4另一端为C端,继电器J1线圈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二极管D4的正极,三极管Q1的基极为D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一端接交流输入电源L线,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的另一端接插座X的2脚,交流输入电源N线直接接插座Y的1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跃民,未经孙跃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81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