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缆管联接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38362.2 | 申请日: | 2007-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52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任景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吴桥天马纤维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1/02 | 分类号: | F21V21/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左燕生 |
地址: | 061800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联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保护管材,具体涉及一种电缆管联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电缆管有纤维水泥管、玻璃钢管及各种塑料管。这种电缆管间的联接往往要先进行以下的机加工过程:即首先要将电缆管端头加工成一段小于管体直径的密封圆周面,并在与该段直径管体相配的管接头内加工出环状沟槽,在装配时将齿型柔性密封胶圈卡装于管接头沟槽内,然后将电缆管装入管接头内形成电缆管间的联结与密封。但在施工使用中发现,上述电缆管的联结存在有以下缺陷:由于管体端部要进行机加工,因而不仅浪费原材料、造成污染,消耗设备,耽误工时,且严重影响管体端部的机械强度,同时联结后的管体间的密封性能也往往达不到满意的设计要求,且这种联接结构及工艺也影响电缆管的整体外观效果。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免加工的电缆管联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这种电缆管联接结构它包括电缆管管体和管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电缆管管体与管接头间装配有密封胶圈,电缆管管体与密封胶圈间紧配合,管接头与密封胶圈间紧配合。
所述电缆管管体和管接头分别为同一材质。
所述电缆管管体为纤维水泥管、玻璃钢管或塑料管。
所述密封胶圈主体圆周面上设有至少一道或多道密封环,各道密封环的直径渐次加大。
所述密封胶圈伸长率大于100%,邵氏硬度小于50度。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进步:由于在电缆管管体与管接头间装配相互紧配合的密封胶圈,在安装施工时可将密封胶圈直接套装在电缆管管体上,再将其一同装入管接头内形成紧密的密封联结,免除了现有技术中电缆管管体的机加工程序,因而不仅节约了原材料、工时,减少了设备投入和消耗,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污染,保证了电缆管管端强度,并提高了装配安装后的整体外观质量,同时由于在密封胶圈主体圆周面上设有一道或多道齿状密封环,在电缆管管体、密封胶圈、管接头间可互相形成紧密的配合联结,联结后的管体间可形成良好的密封性,可完全满足电缆安装施工的质量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密封胶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将如图2所示的密封胶圈2(其伸长率大于100%,邵氏硬度小于50度)紧密套装在需联结的纤维水泥电缆管1管端部后,将其插入与电缆管1相同材质的管接头3内,密封胶圈2主体圆周面上的多道(或一道)齿状密封环4的直径渐次加大,齿状密封环4受挤压塑性变形使之与管接头3间可形成紧密配合,即联结后的两电缆管1间形成内外隔绝的密封状态。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电缆管1采用玻璃钢电缆管。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电缆管1采用塑料电缆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吴桥天马纤维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河北省吴桥天马纤维水泥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83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爆型燃气具用连接管
- 下一篇:用于空的元件插槽的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