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子管插座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39639.3 | 申请日: | 200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55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刘自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自华 |
主分类号: | H01R33/76 | 分类号: | H01R33/76;H01R13/11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汉青 |
地址: | 516001广东省惠州市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子管 插座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管插座,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更换组件的电子管插座。
背景技术
现存的电子管插座存在缺点是,电子管插座为电子管与线路板或元件间连接用之元件,其接触件为一体结构,接触面积小,结构弹性差,损坏后不易更换,存在接触不良及容易老化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电子管插座不易更换、接触不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更换弹性接触元件和导电支撑连接柱且接触性能良好电子管插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电子管插座,包括支撑绝缘基座,电子管插座为卷曲形状的弹性接触组件、导电支撑连接柱、支撑绝缘基座三部分组成,以其组件卷曲形状的弹性接触组件固装在导电支撑连接柱内并连接线路板或其它电子组件针脚上。
弹性接触组件为高弹性铜片冲压成卷曲形状。支撑绝缘基座为氟塑、陶瓷或电木绝缘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电子管插座作电子管与线路板或其它电子组件之间的连接。本实用新型克服了旧式电子管插座一体成型不能更换组件、结构弹性差、接触面积小、接触不良、使用寿命短等缺陷。本实用新型应用在音响,通信及工业用之电子管插座,使用弹性结构可更换组件。本实用新型接触点为高弹性可更换元件,以一非弹性导体作支撑并与线路板或元件间连接,再以传统绝缘材料支撑及绝缘。本实用新型无接触不良问题,接触组件可更换。使用本产品可提高产品可靠性,并消除接触不良导致之噪音及组件损坏之问题。绝缘支撑基座作电器绝缘及机械支撑,并有减震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电子管插座与电子管脚连接图;
图2是现有4脚电子管插座结构图;
图3是现有8脚电子管插座结构图;
图4是高弹性铜片结构图;
图5是高弹性铜片冲压成卷曲形状结构图;
图6是导电支撑连接柱结构图;
图7是导电支撑连接柱另外一种结构图;
图8是8脚支撑绝缘基座结构图;
图9是4脚支撑绝缘基座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8脚电子管插座剖开支撑绝缘基座一个插孔时弹性接触元件与导电支撑连接柱结构分解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4脚电子管插座剖开支撑绝缘基座一个插孔时弹性接触元件与导电支撑连接柱结构分解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电子管插座与电子管脚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现有电子管插座与电子管脚连接图,图2、3是现有电子管插座结构图,现有电子管插座为一体成型不能更换组件,存在接触不良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弹性接触组件11在图4中高弹性铜片1冲压成如图5所示的卷曲形状。
图8~1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子管插座分为卷曲形状的弹性接触组件11、导电支撑连接柱2、支撑绝缘基座4三部分组成,以其组件卷曲形状的弹性接触组件11固装在导电支撑连接柱2内并连接线路板或其它电子组件针脚上。支撑绝缘基座为氟塑、陶瓷或电木绝缘材料。本实用新型电子管插座与电子管5脚连接时见图12所示。
如图6所示导电支撑连接柱为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结构,导电支撑连接柱也可以采用如图7所示的另外一种结构,由3卷曲成33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自华,未经刘自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96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整体封闭飞边锻造模下模
- 下一篇:用于污水再生回用的组合式生物氧化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