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39659.0 | 申请日: | 200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10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盐田克之;渡边延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洋马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L13/08 | 分类号: | F01L13/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腾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发动机罩上具有减压机构的发动机,该发动机罩覆盖设置有阀臂的气门传动机构,所述阀臂设置在发动机的气缸盖上、用于分别开闭吸气阀和排气阀。
背景技术
现在,已知有如下的发动机,即,在气缸盖上安装发动机罩形成阀臂室,在该阀臂室内具有气门传动机构和减压机构,所述气门传动机构通过用阀臂按压使吸气阀和排气阀开闭,所述减压机构按压该气门传动机构的阀臂、强制打开吸气阀或排气阀释放气缸内的压缩压力(例如,参照专利文件1)。这种发动机在起动时,使减压机构动作,以此打开吸气阀或排气阀而释放气缸内的压缩压力,使曲轴容易旋转。
[专利文献1]特开2004-278372号公报。
这种发动机具有按压吸气阀或排气阀的减压轴和在发动机罩外连接在该减压轴上的减压杆,以此构成减压机构,但是,由于在发动机罩的一侧单支承减压轴,因此结构简单、不能稳定地进行支承。另外,在形成用减压轴按压排气阀用阀臂的构造的情况下,减压杆位于消音器附近,会造成难以操作减压杆。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如上述,以下,说明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方案。
即,在技术方案1中,提供一种发动机,在发动机罩中具有减压机构,该发动机罩覆盖设置有阀臂的气门传动机构,所述阀臂设置在发动机的气缸盖上、用于分别开闭吸气阀和排气阀,在与阀臂垂直的方向上配置上述减压机构的减压轴,形成把该减压轴的两侧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发动机罩上的结构,在发动机罩内部支承该减压轴的排气阀侧的端部,用发动机罩支承吸气阀侧的端部,同时,在该吸气阀侧的端部设置减压杆。
在技术方案2中,在上述减压轴的位于排气阀的延长线上的部分,形成向开阀方向强制按压该排气阀用阀臂的凸轮。
在技术方案3中,上述减压轴形成为:位于上述吸气阀的延长线上的部分的直径,比在位于上述排气阀的延长线上的部分形成的凸轮的直径小,并且,配置在吸气阀用阀臂的动作轨迹外。
在技术方案4中,把上述减压轴形成为:在位于上述排气阀的延长线上的部分形成的凸轮的直径,比为了支承在发动机罩上而在吸气侧的端部形成的凸起部的直径小。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发挥如下所述的效果。
在技术方案1中,可通过双支撑将减压轴稳定地支承在发动机罩上,并且,能够使减压轴的支承结构简化。另外,由于可以将发动机的吸气侧作为减压机构的操作侧,因此在减压杆附近没有排气消音器等,可以容易地操作减压杆。
在技术方案2中,即使在发动机运转时操作减压杆而使减压机构动作,也不会产生逆火等,可以使发动机停止。另外,在减压轴上一体地形成凸轮,因而,能够以低成本制造减压机构。
在技术方案3中,能够避免吸气阀用阀臂与减压轴的干涉。因此,能够把吸气阀用阀臂与排气阀用阀臂以相同部件构成,能够减少零件数量、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另外,减压轴是变更其直径接触阀臂的结构,因而,减压机构不使用间隙调整螺丝等,能够形成简单的构造。
在技术方案4中,能够从发动机罩的一侧把减压轴插入发动机罩中进行组装,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的整体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发动机的局部剖切正视图;
图3是发动机罩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4是图3中的A-A剖面图;
图5是图3中的B-B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的整体结构的正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发动机的局部剖切正视图;图3是发动机罩的局部剖切侧视图;图4是图3中的A-A剖面图;图5是图3中的B-B剖面图。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发动机为横型发动机的情况下,在该发动机中,在具有曲轴箱1的气缸本体2的横向一侧设置有缸盖3。在气缸本体2的下侧设置油盘4,在上侧设置有燃料箱5和冷却水箱6。另外,在冷却水箱6的侧方、缸盖3的上方并列设置有空气滤清器7和排气消音器8。再有,在本实施例中,发动机为横型发动机,然而,也可以为纵型发动机。
在气缸本体2中,在横向形成气缸10,在该气缸10内收纳活塞11。并且,在安装于气缸本体2的曲轴箱1内轴支承有曲轴12,该曲轴12与气缸10内的活塞11通过连杆13连接,该活塞11能够随着曲轴12的转动在气缸10内往复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洋马株式会社,未经洋马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96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