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步整流控制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0198.9 | 申请日: | 200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835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裕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28 | 分类号: | H02M3/28;H02M3/335;H02M7/155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章社杲;吴贵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步 整流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步整流控制电路,使整流电路中该变压器二次侧的整流单元配合一次侧电力驱动单元的动作以形成同步整流。
背景技术
一般电源供应器的输出必须将交流电经过整流后形成稳定的直流电,为实现上述的目的其基本架构需包括至少输出开关单元、变压器以及后端的整流单元,控制交流电流经该变压器一次绕组的方向而产生该变压器的激磁周期与消磁周期,该变压器的二次侧绕组则产生电压改变的交流电,最后由该整流单元转变为直流,并提供电子设备工作所需的电压;而电力转换的过程当中若该整流单元的动作时序与该输出开关单元的时序不同步将会产生短路故障或功率消耗,已知电路由于该整流单元无从得知该输出开关单元的动作时序而无法完全同步,请参阅图1,该图所示是已知同步整流转换器的基本架构,该变压器4前端的输出开关单元3可包括第一输出开关元件31与第二输出开关元件32,而该整流单元6包括第一整流元件61与第二整流元件62,该第一、第二输出开关元件31、32的工作周期由波宽控制单元1控制而改变流经该变压器4的电流,该变压器4后端通过多个侦测线路5检测该变压器4二次侧电流方向的变化而使多个整流驱动单元21分别改变该第一、第二整流元件61、62的工作状态,该第一输出开关元件31与第一整流元件61以及该第二输出开关元件32与该第二整流元件62应该同时导通(turn ON)与关闭(turn OFF),但实际工作情况中该第一输出开关元件31导通(turn ON)前无法得知该第二整流元件62是否已关闭(turn OFF),若该第一输出开关元件31导通(turn ON)时该第二整流元件62尚未关闭(turn OFF)则会产生很大的电流流过该第一整流元件61与该第二整流元件62,直到该第二整流元件62完全关闭(turn OFF)为止,此时该变压器4二次侧的回路中产生很大的突波,且这个大电流会造成该第一、第二整流元件61、62的损耗,因而该输出开关单元与该整流单元之间的时序连动关系有待改善与加强,以避免电力转换中产生异常电流损毁元件或产生过大功率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已知的电路元件动作不同步产生损耗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即在于使该变压器二次侧的整流单元可确实在一次侧输出开关单元的工作状况变换之前预先错开其导通时序,以避免产生短路或交越损失(overlap)。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同步整流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同步整流电路,该同步整流电路包括波宽控制单元、至少包括输出开关单元、变压器、整流单元与至少一个输出驱动单元及一个整流驱动单元,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信号传输单元与逻辑运算单元,该逻辑运算单元接收该波宽控制单元的工作周期信号并产生代表该工作周期变换的切换信号,该信号传输单元连接取得该切换信号,并将该切换信号传送至该变压器的二次侧的整流驱动单元,该整流驱动单元与该整流单元连接,当该整流驱动单元自该信号传输单元取得该切换信号后使该整流单元导通(turn ON)或关闭(turn OFF),并于该整流单元改变工作状况后该整流驱动单元产生确认信号送至该信号传输单元,由该信号传输单元将该确认信号传输至该变压器一次侧的逻辑运算单元,使该逻辑运算单元将工作周期信号传输至输出驱动单元,则该输出驱动单元命令该输出开关单元按照该工作周期信号导通(turn ON)与关闭(turn OFF),如此可确保该变压器二次侧的整流单元已预先改变工作状况后一次侧的输出开关单元才取得工作周期信号而改变工作状况,可避免短路故障或交越损失(overlap)。
附图说明
图1,是已知同步整流电路的方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01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