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磬容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1198.0 | 申请日: | 200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40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田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国 |
主分类号: | B65D81/36 | 分类号: | B65D81/36;G10D13/00;G10D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10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特别是陶瓷、玻璃材质的容器。
背景技术
磬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它造型古朴,制作精美。磬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远古母系氏族社会,磬曾被称为“石”和“鸣球”。当时人们以渔猎为生,劳动之后敲击着石头,装扮成各种野兽的形象跳舞娱乐。这种敲击的石头就被逐渐演变为后来的打击乐器磬。磬最早主要用在先民的乐舞活动中,后来它和编钟一样,用于历代上层统治者配合征战和祭祀等各种活动的雅乐中。在山西夏县东下冯夏代文化遗址,发现了一石磬,形状像耕田用的石犁,其斜上方,有一圆孔用于悬挂,整体打得非常粗糙,有的棱角还十分锐利,敲击时仍能发出清脆的声音(#c)。商代的磬有石制、玉制和青铜制等多种,在河南安阳武官村殷墓出土的虎形大石磬,由大理石制成,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音色与青铜乐器发出声音一样清亮。按照使用场所和演奏方式,磬可以分为编磬、特磬和云磬三种:编磬是若干个磬编成一组,挂在木架上演奏,主要用于宫廷音乐;特磬是皇帝祭祀天地和祖先时演奏的乐器;云磬常用于宗教音乐,为寺院所用的法器。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在湖北的江陵和随县出土了大型编磬。湖北江陵纪南故城,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国都,1970年在这里出土了一套25枚编磬。磬体用青色石灰石制成,上部作倨(gōu)句形,下作微弧形,表面都有较清晰的彩绘花纹和略显凹凸的花纹。其中4枚绘有凤鸟图,色彩高雅,线条流畅。1978年8月,中国考古学家在湖北省随县擂鼓墩发掘了一座距今2400多年的古墓——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具有古代楚文化特色的编钟、编磬、琴、瑟、箫、鼓等一百二十多件古代乐器和大批文物。同时出土的曾侯乙编磬共四十一枚,石制,分上下两层悬挂,上层十六枚,下层十六枚,另有九枚可随时调用,这套编磬与编钟密切配合,可在同一调高上进行合奏或同时转调演奏。其音响效应“近之则钟声亮,远之则磬音彰”。清代的编磬,主要用于皇帝与王公大臣庆典的“丹陛大乐”、宫中大型宴会的“中和清乐”和“丹陛清乐”。清乾隆年间制作的编磬,16枚为一套,大小相同,厚度有异,采用新疆和田碧玉,其形与特磬一致,只是体积较小,每次演奏时全套都要使用,随乐曲旋律击奏。在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皇帝还用黄金制作了一套金编磬,和它一起使用的还有一套金编钟。
特磬是皇帝祭天地、祭祖、祭孔时演奏的乐器,多用于宫庭雅乐或盛大祭典。清代,特磬和编磬在宫廷音乐中用途颇广。特磬有音高不同的12枚,都单独悬挂在木制磬架上,它们大小不一,最大的是“黄钟”,最小的为“应钟”,在一年的12个月里,每个月各奏一个调的乐曲,如正月用太簇,......,十一月用黄钟,十二月用大吕等,演奏时,只需换上相应调的特磬,合奏时,在每一乐句的末尾各击特磬一下,起加强节奏的作用。清乾隆年间(1736~1795)制作的特磬(现为北京天坛收藏),采用新疆和田碧玉,形状曲折。
云磬:又称“引磬”,为寺院中使用的法器,也用于宗教音乐中。外形与仰钵形坐磬相同,形体很小,磬身铜制,形似酒盅,磬口直径只有7厘米,置于一根长木柄上端,全长约35厘米,木柄旋以条纹为饰。演奏时,左手持木柄下端,右手执细长铜棍敲击,发音清脆,在梵乐中常用以敲击节奏。
可见磬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由于磬为不规则片状石,很难有人把它与容器联系在一起,所以关于磬容器,中外文献均无记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公开一种磬容器,确切地说是一种可变出磬的容器。
发明内容
一种磬容器,包括容器1、磬状块2、磬状块边槽3、磬穿4,其特征为:容器1有N个容器壁平面,在其容器壁平面中设有磬状块2,沿磬状块2边缘设有磬状块边槽3,磬状块边槽3有内磬状块边槽3′、外磬状块边槽3″和内外对应磬状块边槽3″′三种形式,可根据容器材质的工艺要求选择采用,磬状块2上设有磬穿4,磬穿4可根据容器材质的工艺要求选择采用:内外对应凹坑4′、单面凹坑4″、内外对应环槽4″′、单面环槽4″″,磬状块2以外的容器壁可根据容器材质的工艺要求选择采用:带有内外对应网纹槽7的容器壁5、带有内网纹槽7′的容器壁5′、带有外网纹槽7″的容器壁5″、比磬状块2更薄的容器壁5″′。为了使磬状块2更容易从容器1脱离,以及使断口更为整齐,可在边槽和网纹槽中设有加深槽6。这样容器清空后,用小锤8敲掉磬状块2以外的容器壁,从而使废弃的容器变成了N件可鸣奏的乐器——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国,未经田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11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B65D 用于物件或物料贮存或运输的容器,如袋、桶、瓶子、箱盒、罐头、纸板箱、板条箱、圆桶、罐、槽、料仓、运输容器;所用的附件、封口或配件;包装元件;包装件
B65D81-00 用于存在特殊运输或贮存问题的装入物,或适合于在装入物取出后用于非包装目的的容器、包装元件或包装件
B65D81-02 . 特别适于防止内装物受力损坏
B65D81-18 . 为内装物提供特殊环境,例如高于或低于室温
B65D81-24 . 适于防止内装物变质或腐败;应用食品防腐剂、杀菌剂、杀虫剂或动物防蛀剂的容器或包装材料
B65D81-32 . 用于包装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物料,这些物料在混合使用前必须保持分开
B65D81-34 . 用于包装打算在包装件内烹调或加热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