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探针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1316.8 | 申请日: | 2007-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36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邓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邓盛 |
主分类号: | H01R13/24 | 分类号: | H01R1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久联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雪琦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针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一种探针连接器,运用于电子器材之电讯传输等,特别是多媒体通讯器材、个人数字助理等电子器材之充电使用,而能提供低电阻、电讯传输稳定且制造成本低之探针连接器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早期用于电子器材的充电设备乃利用金属弹片来达到电讯传输的目的。但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该弹片易因弹性疲乏而逐渐无法达到电讯传输的功能。之后,探针连接器便开发用于解决前述之缺失,藉由弹簧较佳的弹力特性来提供稳定的电讯传输。纵虽如此,传统的探针连接器系以四个组件组成,不仅成本较高、制作费时,更甚者易产生探针于使用几次后出现卡住之情形,严重影响电讯传输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创作之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件式的探针连接器,不仅组成组件较少,使得成本降低,而且组装容易。本创作之第二目的在于避免此探针连接器于使用时产生卡住之情形,可以确保电讯传输的质量。
为达上述全部目的,本创作之插座连接器包括金属套筒、探针及弹簧,其中该金属套筒系一端开口为对接侧、一端封闭为底侧且中央具有收容室之中空圆柱体;该探针系由金属成型并装设于收容室内,于探针一侧设有直径较小的凸伸部,另一侧为接触部,两者以直径较大的衔接部相连接,并于探针置入金属套筒中时,凸伸部部份露出对接侧之开口;该弹簧系组设于收容室内,一端抵靠于探针之接触部,另一端抵靠于金属套筒之底侧,并且在该弹簧两端之每个横截面与其相邻横截面之直径不均等,特别是指由两接触端向其中央之直径越来越大;或是由两接触端向其中央之直径越来越小。
为了让探针于使用过程中作动更顺遂,除了前述弹簧的改变之外,辅以探针的改良设计来协助此探针连接器可达到更完善的电讯传输质量。于探针之接触部系采斜面设计,故探针作动时,因该斜面与弹簧间的相互作用,将使探针略为倾斜,从而探针与金属套筒更能确实接触,达到良好的电讯传输效果。此外,凸伸部之顶点可呈偏心结构,亦即偏离探针中心线,辅助探针与金属套筒更加确实接触。
于不同实施态样中,该探针之接触部为一锥体,从而该探针一侧设有直径较小的凸伸部,另一侧为锥体之接触部,两者以直径较大的衔接部相连接。为达到良好的电讯传输效果,可使呈锥体之接触部之锥点或凸伸部之择一成偏心结构,偏离探针中心线。
于所有之实施例中,该收容室之底侧由其表面向内凹设一凹孔,可使该弹簧正确为处组设位置并提供优于传统探针连接器之弹力,不致因弹簧斜置而影响电讯传输效果。
为使本创作构造与技术特征能让熟悉此项技术者更加明了,特以实施例配合图式详加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系本创作第一种较佳实施例结构立体图。
图2A及图2B系本创作第一种较佳实施例之组合剖视图以及探针受压偏斜之剖视图。
图3A及图3B系本创作之弹簧结构图。
图4A及图4B系本创作之探针结构图。
图5、图6系本作创第二种较佳实施例结构剖视图。
图中100-探针连接器,10、40、50-探针,20、60-弹簧,30-金属套筒,101、401、501-凸伸部,103、403、503-衔接部,105、405、505-接触部,107-斜面,109、409、509-顶点,201、203、601、603-接触端,301-对接侧,303-开口,305-收容室,307-凹孔,309-底侧,407、507-锥点。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是本创作「探针连接器」一较佳实施例立体图,其结构包括探针10、弹簧20及金属套筒30垂直插入组设成一体。以下请再配合第2A、2B图所示,详细说明本探针连接器100之各部构造。
前述中该金属套筒30系一端具开口303之对接侧301、一端封闭为底侧309并凹设具有凹孔307,且中央具有收容室305之中空圆柱体。
前述中该探针10系由金属成型并装设于收容室305内,于探针10一侧设有直径较小的凸伸部101,另一侧为接触部105,两者以直径较大的衔接部103相连接,该接触部105非与衔接部103相接面为一斜面107,并于探针10置入金属套筒30中时,凸伸部101部份露出对接侧301之开口303。此外,亦可辅以凸伸部101之顶点109呈偏心结构,亦即偏离探针中心线之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邓盛,未经王邓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13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胸卡
- 下一篇:高压油气井测试诱喷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