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低温隧道式急速冷冻系统结构改良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1323.8 | 申请日: | 200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65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廖英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英志 |
主分类号: | F25D13/06 | 分类号: | F25D13/0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低温 隧道 急速 冷冻 系统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用以急速产生低温,以最快的时间将食品冷冻,以保持食品新鲜度的「超低温隧道式急速冷冻系统结构改良」,尤其是指其能于更短时间产生更低温,及能于更短距离完全冷冻食品。
背景技术
许多生鲜产品为了保持新鲜度与口感,多是采用急速冷冻的方式,将食品于最短的时间内冷冻,其极速冷冻的产生,主要是利用于一隧道冷冻机中设置一输送带,再以制冷压缩机于隧道冷冻机中产生出冰冻能量,同时配合少数风扇的利用,将冰冻能量布满于隧道冷冻机内,因隧道冷冻机内的空间小,故能有效的利用制冷压缩机产生冻能,将食品极速的冷冻,然该种方式产生出的低温冻能有限,因此必须利用加长隧道冷冻机的长度,及放慢输送带的移动速度,以有足够的时间与距离将食品冷冻,但该种方式的极速冷冻,并无法于更短时间内将食品冷冻,且所需要的空间长度极长,必须使用更长的空间以容置隧道冷冻机。
公知的超低温隧道式急速冷冻系统结构改良,其隧道冷冻机的长度极长,因此设置的空间也需更大,且所产生出的冻能有限,无法于更短的时间内产生更强的冻能,此乃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低温隧道式急速冷冻系统结构改良,以克服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使隧道冷冻机可于更短的时间内产生更强冷的冻能,与使用更短的隧道冷冻机即可完成冷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低温隧道式急速冷冻系统结构改良,其由:一隧道冷冻机体、一输送带、数马达、数风扇、一冷排管及二压缩机所组成,其中:
隧道冷冻机体间设有数隔板,使隧道冷冻机体内部分别形成数独立空间,而隧道冷冻机体外与各独立空间间设有贯通的通孔,另各独立空间的开口处并设有门,输送带设于隧道冷冻机体的贯通通孔间,马达用以驱转各风扇,马达与风扇设于隧道冷冻机体的上方处,马达于隧道冷冻机体外部,风扇设于隧道冷冻机体内部,每一独立空间各配合有一马达与一风扇使用,冷排管设于隧道冷冻机体的各独立空间内侧面,二压缩机串接接设至冷排管,先用第一压缩机制冷,再接设至第二压缩机进行制冷,最后接设至冷排管。
所述的超低温隧道式急速冷冻系统结构改良,其中二压缩机分别为单段式压缩机与贰段式压缩机,该先由贰段式压缩机制冷,再传送给单段式压缩机继续制冷。
换言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低温隧道式急速冷冻系统结构改良,其由:一隧道冷冻机体、一输送带、数马达、数风扇、一冷排管、一单段式压缩机及一贰段式压缩机所组成,其中,隧道冷冻机体间设有数隔板,使隧道冷冻机体内部分别形成数独立空间,而隧道冷冻机体外与各独立空间间并设有贯通的通孔,另各独立空间的开口处并设有一门,输送带是设于隧道冷冻机体的贯通通孔间,马达是用以驱转各风扇,该是设于隧道冷冻机体的上方处,以下方贯穿入隧道冷冻机体,用以结合风扇,风扇是设于隧道冷冻机体的各独立空间内,每一独立空间是配合有一马达与风扇使用,冷排管是设于隧道冷冻机体的各独立空间内侧面,单段式压缩机是用以接设至冷排管,且并为单段式进行压缩制冷,贰段式压缩机是用以接设至单段式压缩机,且为贰段式进行压缩制冷。
本实用新型与公知技术相对照,具有如下的功效:
(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低温隧道式急速冷冻系统结构改良,隧道冷冻机体内设有数隔板,以使隧道冷冻机体形成数独立空间,可将冻能充分利用避免非必要的流动,同时配合马达与风扇的使用,使气流仅能均匀的在独立空间内流动,使冻能能有效的被使用,因此隧道冷冻机体的长度可设置使用更短,而不占用空间,亦能更快的完成冷冻食品。
(二)本实用新型提供超的低温隧道式急速冷冻系统结构改良,隧道冷冻机体内的制冷,是先利用贰段式压缩机进行第一阶段的制冷,使温度即到达零下40℃,再接着继续利用单段式压缩机持续进行第二阶段的制冷,可使温度瞬间下降到零下80℃以下,使隧道冷冻机体内的温度可直接、迅速到达最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暨局部透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配合附图详述如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英志,未经廖英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13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X射线衍射数据采集系统
- 下一篇:具有多种演示功能的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