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光源手电筒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1601.X | 申请日: | 200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83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卫家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卫家宣 |
主分类号: | F21L4/02 | 分类号: | F21L4/02;F21L4/08;F21V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430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光源 手电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照明器具,尤其是移动式照明器具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1,市售手电筒所使用的普通灯泡,光源单一,用途单一。
2,市售手电筒所使用的电源有一次性电池,如锌锰电池,碱性电池以及充电电池,如镉镍电池和由硫酸一铅组成的电瓶式电池,这类电池都含有害人体健康和造成环境污染的重金属,如汞、镉、铅等物质。
3,市售手电筒为了追求亮度,不得不增加电池数量,电简体积也相应增大,特别是电瓶式的手电筒,又长又粗又重。
随着生活水平,健康、环保意识的提高,现有的手电筒已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特殊场合的照明需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手电筒光源单一,用途单一,电池中含有害物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光源,多用途的组合光源手电筒。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电筒顶盖上设置一个大功率白发光二极管和反光碗组成的强光光源,作为远距离照射,夜间外出,值班守护,巡视防盗用,由多个高亮度白发光二极管和反光板组成的近光光源,作夜间近距离照明,两侧由高亮度红发光管组成的闪烁光源,作应急时的求救,联系,警示信号,在筒身的前侧设有一个活动灯盖,灯盖上设有数个凹形反光罩和高亮度白发光二极管组成的应急光源,用于停电或野外生活照明,在电筒的底部设置一软胶垫,便于置放桌上时不会滑动;电源由镍氢电池组、电源开关、电子闪光器、限流电阻等经电连后供给,镍氢电池不含镉、铅、汞等有毒元素,对健康和环境不会造成危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强光光源照射距离远,亮度大,用于夜间值班守护,巡视防盗时使用,近光光源用于夜间的一般照明,红色闪烁光源作应急时的求救,联系,警示信号,应急光源用于停电或野外生活照明,采用镍氢电池作电源,无重金属污染,利用发光二极管具有亮度高、低能耗、寿命长等特点,可减小电筒体积,增加照明时间,不仅利于健康和环境保护,同时能满足夜间外出和生活的照明需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A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K视示意图。
图中1.镍氢电池组,2.开关K1、K2、K3、K4,3.电子闪光器,4.高亮度红发光二极管,5.限流电阻R1、R2、R3,6.大功率白发光二极管,7.近光灯高亮度白发光二极管组,8.应急灯高亮度白发光二极管组,9.充电插口、10.筒身、11.顶盖,12.强光灯,13.近光灯,14.透明灯罩,15.反光碗,16.反光板,17.应急灯盖,18.凹形反光罩,19.灯盖基脚,20.连接螺丝,21.软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镍氢电池组(1)、开关K1、K2、K3、K4(2)、电子闪光器(3)、高亮度红发光二极管(4)、限流电阻R1、R2、R3(5)、大功率白发光二极管(6)、近光灯高亮度白发光二极管组(7)、应急灯高亮度白发光二极管组(8)、充电插口(9)顺序电连接,镍氢电池组,电子闪光器,限流电阻R1、R2、R3连后装于筒身内。
在图1、图2、图3中,筒身(10)上设有开关K1、K2、K3、K4(2),前侧设有应急灯盖(17),灯盖上设有凹形反光罩(18)、应急灯高亮度白发光二极管组(8),灯盖基脚(19)、通过连接螺丝(20)与筒身连接后能上下转动,筒身底部设有软胶垫(21),筒身顶部设有顶盖(11),顶盖上部设有由大功率白发光二极管(6)、反光碗(1 5)、组成的强光灯(12)用于夜间值班守护,巡视防盗时使用,顶盖下部设有由反光板(16)、近光灯高亮度白发光二极管组(7)、组成的近光灯(13)作一般照明,顶盖两侧设有由透明灯罩(14)、高亮度红发光二极管(4)组成交替闪烁的求救,联系,警示信号灯,使用时可根椐需要通过相应的电源开关选择不同的光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卫家宣,未经卫家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16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