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信号线收放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2805.5 | 申请日: | 200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79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峰;王乃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12 | 分类号: | H01Q1/12;H01Q1/14;H01Q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一种信号线收放结构,更详而言之,是应用于信号线的收放作业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消费性需求的不断改变,无线网络凭借其非常便的连接方式,使人们可随时、随地、随意地访问网络资源等优点,已经成为现代数据通信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并且已于现代人们的生活及工作中非常普及,相对应的,无线网络设备亦在此形势下快速地发展,其应用领域通常包括行动电话、无线网络卡等无线通讯装置。
以无线网络卡为例,现有的无线网络卡一般均具有一用以收发信号的天线装置,然,由于传统的天线装置的主部分(无线模块)、副部分(接收天线)间的信号隔离层较薄,导使该两部分间极易产生干扰而影响其作业性能。
为此,现已有一种可旋转式天线结构1来解决上述问题,请参阅图1,如图所示,该副天线11部分可相对该主天线13部分进行转动,以此使该两者相互远离以达到减少彼此间信号干扰的效果,且该天线装置的中央转轴111设有一穿孔111a,供信号线穿设以使该信号线的一端露出,并可将该端固定于该天线装置的外表面,而该信号线的另一端则连接至该天线装置内部的无线模块,如此,该无线模块便可通过该露出的信号线一端达到收发信号的目的。
然,由于现代通讯发展的需要,且出于对信号线强度的考虑,信号线的线径亦大大增加,因而,于该穿孔111a的孔径有限的情况下,自该穿孔111a穿设信号线的方式难以实行。
因此,如何找到一种信号线的走线方式,可良好应用于可转动式信号收发装置,实已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信号线收放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天线装置的信号线较难走线的问题。
本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良好管理信号线的信号线收放结构,避免了绕线以及拉线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信号线收放结构,包括:承载件,具有枢接件与容线部,且该容线部设于该枢接件的外围;以及转动件,具有相应于该枢接件的枢接部与穿线部,且该穿线部设于该枢接部的外围以对应于该容线部。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承载件复包括限位部,该转动件复包括对应于该限位部的限位件,其中,该限位部与该限位件相嵌合,且该限位部为凹槽,而该限位件为对应的凸块。
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容线部为一弧形凹槽,该穿线部为一对应的弧形贯孔,且该穿线部对应置于该容线部正上方,而该穿线部与该容线部的横截面的宽度相对应,如此便可降低卡线、绕线等不良情况出现的几率。
此外,该容线部设有供该信号线的另一端穿设的贯孔,供该信号线连接至其它装置。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信号线收放结构是于该转动件相对该承载件转动时,通过该穿线部使该容线部所容置的信号线得以拉出,及/或自该穿线部将该信号线收入该容线部,良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较难走线等问题,且避免绕线、以及拉线等不良情状的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天线旋转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线收放结构的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容线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止挡壁的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5A至图5C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操作状态示意图。
元件符号说明
1 可旋转式天线结构
11 副天线
13 主天线
111 转轴
111a 穿孔
2 信号线收放结构
21 转动件
210 枢接件
211 穿线部
212 限位件
213 止挡壁
23 承载件
230 枢接部
231 容线部
231a 贯孔
232 限位部
25 信号线
B 方向
C 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亦可通过其它不同的具体实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28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薄柔性LED显示屏系统
- 下一篇:硅胶隐形眼镜的改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