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豆浆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3356.6 | 申请日: | 200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61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朱泽春;尉迟衍敏;王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泽春 |
主分类号: | A47J31/00 | 分类号: | A47J31/00;A47J43/044;A47J31/44;A23L1/20;A23C11/10;A23L1/168;A23L1/3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18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豆浆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家用电器,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豆浆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以及家庭中使用的豆浆机在碎豆制浆的工作原理上分为三类。第一类豆浆机是在杯体内安装一个网罩,黄豆放于网罩内由伸入其内的刀具进行碎豆,粉碎后形成的豆浆从网罩的孔中流入到杯体内。该类型豆浆机的缺点是安装拆卸网罩不便,清洗网罩亦十分不便。
第二类豆浆机则是将网罩去掉,直接将黄豆放入杯体内,利用刀具高速的转动进行碎豆制浆。但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刀具高速转动带动水流形成涡流,这种沿着同一方向旋转的涡流带动的黄豆是有序旋转的,而这种有序旋转的黄豆与刀具的接触几率则非常小,造成了刀具碎豆效率不高,制浆效果差的问题。
第三类豆浆机,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与2005年9月7日公开的,公告号为:CN2722791Y,名称为“多功能全自动豆浆机”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的方案是在桶体的底部设置有折流板,电机轴上固定的刀片位置低于折流板的上边缘。通过设置折流板改变桶体空间形状而打乱流体的循环方向,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碎豆不充分的问题,但其仍然存在缺点:由于其扰流部件位于杯体的底部或侧壁,使得杯体的底部或侧壁形成很多死角,使用后清洗桶体仍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使用网罩、不改变杯体结构的改进的豆浆机,结构简单、清洗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豆浆机,包括机头、机头下盖、电机、粉碎刀具、杯体、电路控制板,电机和电路控制板安装在机头内,粉碎刀具紧固于电机的轴端,机头扣置在杯体上,其特征是:机头下盖的外周壁上设置至少一个折流体,折流体与杯体内壁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刀轴转速至少为1000转/分。
所述折流体为纵向设置。
所述折流体是折流板。
所述机头下盖与折流板为一体成型体。
所述折流体是折流块。
所述机头下盖与折流块为一体成型体。
所述一体成型体的下端固定电热管。
采用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机头下盖的外侧面上设置折流体,在杯体内加入物料和水后,物料在粉碎刀具带动下随之同向高速旋转,并沿杯壁上升,折流体在液面以下的部分会使定向流体变成紊流,增加了粉碎刀具碰撞物料的几率,完成粉碎过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机头下盖外周壁设置折流体,最好做成机头下盖与折流体复合的一体式,结构简单,清洗十分方便。折流体设在机头下盖上,与现有设置在杯体上的折流体,方便了对杯体的清洗。
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做豆浆,还可以做米糊、果蔬汤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改进的豆浆机第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改进的豆浆机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改进的豆浆机第三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C-C剖视图;
1.机头;2.电机;3.电路控制板;5.刀轴;6.刀片;7.机头下盖;9.杯体;10.电热管;12.折流板;13.折流块;14、把手;16、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的改进的豆浆机,包括机头1、机头下盖7、电机2、刀片6、杯体9、把手14、电热管10和电路控制板3,电机2和电路控制板3均安置在机头1内,机头1扣装在杯体9上,刀片6紧固于刀轴5的端部,机头下盖7下部设置温度传感器16,并均伸入杯体9内,在机头下盖7上由外周壁的径向设有两个对称的纵向的折流块13,机头下盖7与折流块13做成复合的一体成型体,一体成型体的下端固定电热管10,整体上外壁圆滑过渡处理,而且电热管10的长度和安装空间有明显优于现有技术,方便清洗。折流块13的外侧面与杯体9内壁之间留有空隙,空隙的距离小于40mm,优选的方案是小于10mm,本实施例中,空隙的距离为8mm。所述刀轴转速为3000转/分。
在杯体9内加入物料和水后,物料在刀片6的带动下随之同向高速旋转,并沿杯壁上升,纵向设置的折流块13在液面以下的部分会使定向流体变成紊流,增加了刀片碰撞物料的几率,完成粉碎过程。在电路控制板3控制下,按照程序设置,对豆浆、米糊等进行加热,完成熬煮过程。
本实施例的电热管也可以置换成底盘加热的方式,比如电热盘、电磁线圈盘、侧加热圈等,要求杯体是金属杯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泽春,未经朱泽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33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