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编码式安全光幕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3374.4 | 申请日: | 200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57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柏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C23/04 | 分类号: | G08C23/04;G01V8/12;F16P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瑾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汐止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编码 安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物流、生产装配线和自控设备的信号采集或报警的保护装置,特别是一种编码式安全光幕。
背景技术
在物流、生产装备线和自控设备的信号采集或报警中,通常会使用安全光幕作为保护装置,防止机械设备对操作人员的意外伤害。一般的安全光幕是通过发射端发出的红外线直射到接收端,形成保护光栅,当光栅被遮挡时,接收端产生一遮挡信号,通过信号电缆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将此信号进行处理,产生一控制信号,控制具有潜在危险的机械设备停止工作或控制其它设备的报警装置,以降低操作人员在工作环境中受到伤害的可能性。
但是,传统的安全光幕存在以下问题:①发射端与接收端需要有若干连接线,这些连接线给安全光幕在某些场合的安装带来不便;②保护光栅自身有问题时也会发出报警,但不能查明具体的损坏部位;③对于遮挡物体体积较小的情况,检测困难;④安全光幕的检测距离较短,难以满足生产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编码式安全光幕,检测距离大、光轴间距小、安装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编码式安全光幕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编码式安全光幕,包括电源、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内部含有为发射的红外线光束编码的单片机,接收端内部含有检测所接收的红外线光束的单片机;所述发射端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源,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接收端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源,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接收端的输出端输出开关量控制信号。
所述接收端的输出端有两个,第一输出端为PNP输出,第二输出端为NPN输出。
所述发射端与接收端底部分别有红色、黄色和绿色三组LED显示灯。
所述接收端的输出端与被监控设备之间设置有开关电源。
所述开关电源为PLC或继电器。
所述电源与所述发射端之间连接有控制开关。
所述接收端顶部具有红色LED显示灯。
所述发射端与所述接收端外壳均包括光幕本体且由下述部件构成:
所述光幕本体开口端插有压克力板,且所述压克力板两侧与所述光幕本体之间有密封橡胶条,所述光幕本体内部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上插有经由连接器连接的两块PCB板,所述PCB板的凹槽上安装有透镜壳,透镜固定于所述透镜壳中,所述光幕本体两端分别固定有前盖和后盖,所述前盖和后盖上分别固定有用于与被监控设备固定的金属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码式安全光幕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光学透镜聚焦,使红外线发射更远,检测的距离更长。本实用新型中的仪表型号根据侦测距离、光轴数、光轴距的不同分为多种。光轴距最小20mm,侦测距离最大10m,能够灵敏地检测小物体遮挡和满足生产中远距离检测的需要。
2)编程设计有错位自检步骤,对安装结果进行检测,如果发现安装错误,则自检不通过并发出报警信号,必须正确安装后才能使用,避免了因不正确安装带来的隐患。
3)通过软件程序设定每组光幕的编码,当某组光幕损坏或者被遮挡时,编码式安全光幕发出报警,通过警示灯显示能够清楚的了解报警光幕的位置,节省查找时间。
4)接收端与发射端各自独立,无需导线连接,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械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警示灯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机械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五彩螺丝组2与铜直花螺母3将两侧固定片1与前盖4固定,后盖14的固定方式与前盖4一样。前盖4和后盖14从两端伸入光幕本体10的部分有螺丝孔,在光幕本体10侧面对应有四个孔,用螺丝将前后盖与光幕本体10固定,连接器7将PCB板6和13相连,并固定在光幕本体10内部的插槽上,透镜壳11安装在PCB板6的槽中,透镜12安装在透镜壳11中,橡胶条5插在光幕本体10开口端相应的插槽上,压克力板8插在两个橡胶条5中间,光幕零件固定在压克力板8上,自攻螺钉9穿过光幕本体10两侧对应的孔,将光幕本体10与前盖4和后盖14锁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瑞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33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