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大容积全挂车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3795.7 | 申请日: | 2007-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08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海兵 |
主分类号: | B62D63/06 | 分类号: | B62D6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5000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容积 挂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松散物料的全挂车,具体地说是涉及到一种新型的大容积全挂车。
背景技术
全挂汽车列车运输是汽车列车运输的一种方式,汽车列车运输具有价格低廉、运输效率快、载重量大、其他费用较省等优点。因而汽车列车在公路运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在中长途运输中,更能显示出其优势。全挂汽车列车以其转弯半径小,行驶灵活,因而在山区、煤矿应用更为广泛。国标GB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对全挂车的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进行了规定,全挂车整车长度不得超过8000mm,车厢厢板高度不得超过600mm。由于全挂车有牵引架,为了保证全挂汽车列车在行驶中转弯时主车与挂车不发生干涉,牵引架的长度一般不得小于1800mm,因而车厢长度最大为6200mm。所以在符合国标GB1589-2004的前提下,传统全挂车的最大车厢外部尺寸为6200×2500×600mm,内部容积为8.8m2。而国标GB1589-2004允许这类全挂车装载质量可以达到20吨,显然这样的车厢容积不能满足一般松散物料的装载要求,大多数松散物料的比重在0.7-1.5之间,用这类全挂车装载的话,按物料的比重为1.5时计算,最多也只能装载13.2吨,未能达到车辆的载重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大容积全挂车,在满足国标GB1589-2004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增大了车厢的容积,以克服传统全挂车在运输松散物料时车厢容积不足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大容积全挂车,是由车厢、车架、牵引架、转盘架、轮轴构成;全挂车的前车厢板为折形前厢板;全挂车的车架纵梁为Z字形纵梁;全挂车的后车厢板下部两纵梁之间安装有小后厢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不改变全挂车整车长度和车厢高度的前提下,采用了折形前厢板和Z字形纵梁的设计方案,充分利用了全挂车牵引架上部的空间和车架后部两Z字形纵梁之间低于车厢底板平面的空间,增加了车厢容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挂车,结构紧凑,容积大,就整车长度为8000mm的全挂车而言,能增加25%-30%的车厢容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的附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标注
A.由折形前厢板所形成的比传统全挂车增加的区域;
B.车架后部两Z字形纵梁之间低于车厢底板平面的空间;
C.传统全挂车前厢板的位置;
R.全挂车前回转半径;
1.车厢;2.车架;3.牵引架;4.转盘架;5.轮轴;6.折形前厢板;7.Z字形纵梁;8.侧边梁;9.后边梁;10.小后厢板;11.车厢底板。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大容积全挂车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照图1到图3,本实施例的大容积全挂车,是由车厢1、车架2、牵引架3、转盘架4、轮轴5构成,所述全挂车的前车厢板为折形前厢板6;全挂车的车架纵梁为Z字形纵梁7;全挂车的后车厢板下部两纵梁之间安装有小后厢板10。
汽车列车是由牵引车和全挂车组成,牵引车和全挂车通过挂车牵引架1相连接,当列车转弯时,牵引车和全挂车的间距变小,而决定全挂车前回转半径R大小的是前车厢的外边界,从图3中可以看出,当前车厢板由原来的平板形设计(在位置C处)变为折形设计时,并没有增大全挂车的前回转半径R,这样在不改变全挂车整车长度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了牵引架1上部的空间,增加了车厢容积,增加部分的容积为区域A与相应车厢高度的的乘积。
全挂车的前轴在列车转弯时随着转盘进行转动,当弯度比较大时,前轴可转动到车架纵梁的下方,而后轴则不然,其相对于车架纵梁的位置是固定的。因而将全挂车的纵梁设计成Z字形,前高后低,车架后部两Z字形纵梁7之间低于车厢底板11的空间即为所增加的容积,也就是图3中B。因为Z字形纵梁7外侧到侧边梁8之间是平面结构,所以车厢高度并不因为纵梁设计成Z字形而发生改变,在后边梁9下边安装一个小后厢板10,用于容积B中的物料的装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海兵,未经刘海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37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长径比托轮轴承组装置
- 下一篇:可调式盘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