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体信息检测仪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3853.6 | 申请日: | 2007-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33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朱培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培永 |
主分类号: | A61B5/055 | 分类号: | A61B5/055;G01R33/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1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体 信息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保健器械领域,它是一种通过检测人体内脏生物电磁波是否发生紊乱或发生的紊乱程度,运用量子共振技术来判断人体健康状态或疾病状态的仪器。
背景技术
目前,量子共振检测已成为现代医学检测中对人类亚健康,尤其是针对人体内各种营养素缺乏所造成各种疾病的检测调理,是当今不可取代的医学手段和方法之一。它是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众多科学家经数十年研制成功的一种检测设备。
量子共振检测是量子共振的重要应用领域,由于量子共振设备直接探测生物体的微观状态,具有超高的灵敏度,但易受多种伪信号的影响,因此极易对人类脑神经:如疲劳,神经衰弱,忧郁,紧张等情绪异常导致对人体内脏的各种影响而产生误判,导致量子共振检测系统独立准确性下降。目前为了提高量子共振检测的准确性,就必须加强对人体情绪脑电波与各路信号的方位及真伪的探测和识别,以增强设备检测系统的抗干扰特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脑体电波双重探测的新型抗干扰量子共振测定设备-人体信息检测仪。
人体信息检测仪是在量子共振理论基础上研制成功的新型生物波共振检测设备,生物波共振共振检测是根据生物体在大气磁场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生物电磁波,针对其在某种特定条件中所表现出的共振特性来进行分析比较和数据量化的高新技术,它的物理基础为电磁共振理论,其本质是一种能级间跃迁的量子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波动共振现象可以研究物质的微观状态。据此,人们以不同的基波脉冲序列对生物体内各部分组织进行激励,通过提取反馈后不同信息与相对应的原激励脉冲进行比较所产生的差异,经分析判断得出生物体内的病理状态。
人体信息检测仪的特点是在原有设备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生物体信息脑电波传感系统,可在极其微弱的生物体能量中,与体电波传感系统相配合双重捕捉所需的微弱电磁波并加以分析,其应用机理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量子共振设备只单纯探测体电波所造成的局限性,又可通过局部探测脑电波等各种情绪的影响,得知所产生相关内脏细微组织状态的变化,同时,脑体电波双重探测传感系统对生物体信息的取样具有相当强的数据再现性。因此,它的研制成功,不仅在原有量子共振设备可做进一步的量化分析,而且还增加了能在短期内预测相关脑神经疾病的发展趋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体信息检测仪,其技术方案1的特征在于:其脑体电波双重传感系统,是由脑电波传感环P和体电波传感探夹Q组成;其中脑电波传感环P的输出端和体电波传感探夹Q的输出端,分别与脑体电波传感电路中的两路前置输入集成电路U1和U2的输入端相连,两路集成电路U1和U2的输出端分别与传感电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其中脑电波传感环P是由两电极B1,B2组成,体电波传感探夹Q是由两个相同的带电极探夹A1,A2组成。
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其中脑电波传感环P的两电极B1,B2分别经电阻R1和R2与集成电路U1的输入端相连,体电波传感探夹Q的两探夹A1,A2分别经电阻R4和R5与集成电路U2的输入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其中两路集成电路U1和U2的输出信号分别随脑体电波双重传感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是将采集到的两路不同的脑体电波变化的信号,经传感电路输送给C P U程序控制电路,通过对不同信号的控制,按照特定的时序产生交替输出变化,经比较电路输送至电脑进行分析判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从脑电波传感环P的脑电波信号分别经电阻R1和R2送至集成电路U1的输入端,经U1直接放大后输出至传感电路;同时由体电波传感探夹Q的体电波信号分别经电阻R4和R5送至集成电路U2的输入端,经U2反馈放大后输出至传感电路。两路信号分别在中央处理器CPU的控制下经程序控制电路与电脑N中的人体标准波信号在比较电路中进行比较后得出偏移程度,送至电脑显示结果。
附图说明
说明书附图1展示了本实用新型脑体电波双重传感系统主机重要部分的电路框图;说明书附图2展示了本实用新型主机中脑体电波输入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培永,未经朱培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38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