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灯光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44092.6 | 申请日: | 200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78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徐健;张磊;王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世科嘉车辆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G08C15/00;F21S8/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志良 |
地址: | 201209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灯光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特别是公开一种汽车灯光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汽车灯光是通过组合开关来控制,通过继电器来驱动,通过保险丝来保护灯泡,其缺点是控制电路复杂,线束繁多,而且控制功能不具智能性。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子技术在汽车系统中的不断应用,汽车的各种性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代驾乘人员对汽车各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如视野性、方便性、舒适性和娱乐性等。新的控制功能随汽车级别的提升不断增加,如中央门锁、灯光控制、玻璃升降、后视镜调节、天窗控制、座椅调节和点火延时控制等。传统的控制系统多采用继电器和独立模式控制,这使得车内线束过多且布线复杂,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电磁干扰,使系统的可靠性下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汽车灯光控制技术中的缺陷,公开一种安全、迅捷、高效的汽车灯光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灯光控制系统,包括车前灯光控制,车后灯光控制,其特征在于:灯光控制系统包括车身控制模块、车前灯光控制模块、车后灯控制模块、组合仪表、亮度传感器5个节点,以车身控制模块中心分别与其它4个部分连接,系统线路采用LIN总线硬件接口电路,系统控制采用智能控制芯片,实现5个节点之间车灯信息的实时传输。
所述的LIN总线硬件接口电路应用TLE6258收发器;智能控制芯片采用MC9S12DT128、MC9S08DZ32型号芯片。
CAN/LIN总线技术的应用,取代了传统的线束,使信息交换变得安全、迅捷、高效。
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是一种用于汽车中分布式电子系统的新型低成本串行通信网络。它由汽车厂商开发,专门应用于低端系统,比如智能传感器和制动装置之间的通信,使用LIN总线可以大大节省成本。
本系统共包括5个节点,车身控制模块、车前灯光控制模块、车后灯光控制模块、组合仪表、亮度传感器,系统通过采用LIN总线技术,实现了5个节点之间车灯信息的实时传输。LIN总线硬件接口电路应用英飞凌公司的TLE6258总线LIN收发器,它作为介于协议控制器和物理总线之间的接口,特别适于在汽车和工业应用中的LIN系统中驱动总线。TLE6258还提供空闲工作模式以减少电流消耗,具有短路保护和过温保护等保护功能。
智能控制芯片实现汽车灯光控制系统的控制,它是上海世科嘉车辆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B22-3605010、B22-3605020、B22-3605030,飞思卡尔S08、12系列微控制器及智能功率器件设计了高端车用灯控制块,前、后灯控模块不仅可实现对每个车灯的控制,而且可实现对每个车灯的故障诊断,仪表可以对车灯故障显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线束简化,线束少意味着装配简单,减少走线引发的问题,减少连接的数量,提高可靠性;提高诊断性能,可通过总线来观察节点之间传输的数据。
附图说明
附图 是本实用新型方框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灯光控制有两种方式:1、手动操作,驾驶员通过操作组合开关,组合开关将相应的信号送入车身控制器,车身控制器通过LIN总线再将信号送到前或后灯光控制模块,然后灯光控制模块再驱动相应的灯泡点亮,灯光控制模块还会一直监测灯泡的状态,如果出现异常情况,灯光控制模块会通过LIN总线将信号送到仪表模块,仪表模块会显示相应的故障信息给驾驶员;2、自动点灯,当驾驶员将组合开关打到自动档时,亮度传感器会根据环境的变化通过LIN总线给车身控制模块发送相应信号,车身控制器通过LIN总线再将信号送到前或后灯光控制模块,然后灯光控制模块再驱动相应的灯泡点亮,灯光控制模块还会一直监测灯泡的状态,如果出现异常情况,灯光控制模块会通过LIN总线将信号送到仪表模块,仪表模块会显示相应的故障信息给驾驶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世科嘉车辆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世科嘉车辆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40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