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球棒灭火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4107.9 | 申请日: | 200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39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翁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翁健明 |
主分类号: | A62C11/00 | 分类号: | A62C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昌荣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棒 灭火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火器,特别是指一种球棒灭火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灭火器都是呈一容器的外形,并在其中容置有灭火药剂,当使用时是借由其喷射装置将灭火药剂喷向火苗。
唯在实际灭火操作时,操作人员往往在灭火器之外,尚需要一根棍棒来拨打火苗或是敲开阻隔物,此时就会造成操作上的困扰;进一步分析得知,灭火器操作时必须同时运用双手,而操作棍棒需要另一双手,这就造成操作人员的手忙脚乱;再者,一般建筑物中为了安全会存放灭火器,但甚少人会另外准备一根棍棒,当发生火灾时并不容易找到趁手的棍棒作打火或防身,显然这也是现有技术上的一项缺失。
球棒一般由端部、握杆部与球杆部组成,端部半径较握杆部半径稍大,且与握杆部成弧形连接,以便于握持。使用时手握住握杆部带动球杆部击球,可利于使用者挥动;若是将其作为灭火用的棍棒,虽然长度上不够长,但在存放、携带及用上均相当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球棒灭火器,它可以轻便携带兼具灭火防身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球棒灭火器,包括一球棒,包含一握杆部、球杆部及一与握杆部组接的端部,该球棒于内成型一储存空间;以及一灭火喷射装置,设置于该球棒的储存空间中。
上述结构,通过球棒设计便于手持携带且在火灾现场能协助灭火防身,另外通过内部该灭火喷射装置及该灭火药剂储存空间提供即时灭火,使用上更为灵活与方便。
该灭火器与球棒作适切结合,在存放或携带时均相当方便,使用时不单能够作为灭火器喷射灭火药剂,同时亦可直接作为棍棒使用,用来拨打火苗或是敲开阻隔物提供打火及防身之效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球棒灭火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球棒灭火器的外观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未喷射灭火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喷射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球棒灭火器为球棒外型设计,该球棒灭火器包含一球棒10及一灭火喷射装置20;
该球棒10包括一握杆部12、一球杆部13及一端部11;
该握杆部12与球杆部13内部中空成型储存空间;该握杆部12连接该端部11的一端成型有一通往中空球杆部13中的螺纹孔120,该端部11与握杆部12相接的一端成型有一与螺纹孔120相配合的螺纹端110,在该端部11中设置有一轴向的穿孔,该穿孔由端部11末端向螺纹端110方向有多段的直径变化,依序分别成型一直径较大的按钮容置段111、一直径较小的顶杆密封段112、一直径更小的顶杆贯穿段113、一直径稍大的弹簧容置段115及一内螺纹段116,该顶杆贯穿段113与该弹簧容置段115之间设有一呈锥面的密封锥面114,该端部11如图3所示外侧有一穿入按钮容置段111中的保险栓孔117,该顶杆穿置段113内侧壁上设有一贯穿侧壁的喷孔118;
该灭火喷射装置20设置于该端部11的穿孔中,该灭火喷射装置20如图1所示包括一按钮21、一第一密封圈22、一第二密封圈23、一顶杆24、一密封环25、一密封环座26及一弹簧27;
该按钮21呈圆柱状,其一端延伸出一按钮螺纹端210;
该顶杆24的上端为一直径较大的头端240,该头端240的端面上成型有一与按钮21的按钮螺纹端210相配合的顶杆螺纹孔241,
该头端240的顶面周缘成型有一圈凸肩242,该头端24的凸肩242下方外围成型有一圈的环槽243,该环槽243可供该第二密封圈23容置其中,该顶杆24的下端为一顶杆螺纹端244,该顶杆24如图3所示中成型有一贯穿孔245,其是供装填灭火药剂之用的;
该密封环座26顶面成型有一直径较大供密封环25安置的承盘260,该密封环座26中央贯穿一与顶杆24的顶杆螺纹端244相配合的环座螺纹孔262;
该保险栓28如图1所示为一呈U字型的杆体;
该握杆部12中另穿设组装有一药剂导管30,该药剂导管30的上端为一直径较大的接头端32,在该接头端32外侧成型有与端部11内螺纹段116相配合的外螺纹段34;
以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各相关元件的相互关系位置及其构造的概述。
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作动方式与功效,再请参考图1至图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翁健明,未经翁健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41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转注水泥尾管悬挂器
- 下一篇:螺丝防锈瓷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