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护套管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6033.2 | 申请日: | 200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19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罗东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东豪 |
主分类号: | H02G9/06 | 分类号: | H02G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00广东省广州市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护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变电技术领域中地埋电线电缆护套管,具有保护电缆不受外力破坏、绝缘、抗干扰、防辐射,也可作管母线绝缘用,属新实用新型技术。
背景技术
1、现有的高压电缆护套管,只有对电缆抗外力防护功能,但存在如下缺陷:①若电缆出现过电压故障,特别是高压电缆出现过电压故障,护套管起不到高电压绝缘作用,产生相对地短路,造成电缆爆炸事故;②地埋高压电缆基本用于城市市区人口密集的地方,高压电缆的电磁干扰和电辐射,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及干扰其它电气设备安全运行,造成其它连带的安全事故,现有电缆护套管,起不到抗干扰防辐射的作用。
2、现有的绝缘管母线的导体是刚性,导体的长度为每根13米以下,重量较重,不能像电缆那样在塑料机上挤出做绝缘,不适宜大批量生产,绝缘管母线的绝缘是采用聚四氟乙烯塑料带绕包式生产,由于是绕包式绝缘,受环境影响大,容易受潮,降低绝缘,容易造成被高电压击穿。绝缘外护套每段长度1.2米,在母线生产中驳接口多,意味着容易渗漏,容易受潮,绝缘外护套采用热缩工艺,在热缩过程中,容易过火,引起材料碳化,降低绝缘,容易撕裂,容易被高压电击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工艺简单、适宜大批量生产,绝缘层及绝缘保护层采用挤出一次成型,不受环境影响,能有效防护电缆,有高压绝缘,抗干扰防辐射的作用的一种护套管,表面电位为零,也可用于管母线的绝缘。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一是:根据母线的电压等级,先生产护套管,护套管的结构由三层组成:第一层均压层(石墨层或乙炔碳黑层),第二层为绝缘层,第三层均压层(石墨层或乙炔碳黑层),护套管生产成型后,护套管外制作金属保护屏蔽层(金属材料选用不锈钢、铝板材、管材、软金属管),在金属保护屏蔽层上制作绝缘保护层(金属保护屏蔽层接地,电位为零),这就形成带外保护屏蔽层的一种护套管。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二是:根据母线的电压等级,先生产护套管,护套管的结构由三层组成:第一层均压层(石墨层或乙炔碳黑层),第二层为绝缘层,第三层均压层(石墨层或乙炔碳黑层),护套管生产成型后在护套管上绕包铜带层,在铜带层上制作绝缘保护层。在绝缘保护层上制作金属保护屏蔽层(金属材料选用不锈钢、铝板材、管材、软金属管),这就形成带外保护屏蔽层的一种护套管,可用于电线电缆的保护,也可用于管母线的绝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适宜大批量生产,绝缘层及绝缘保护层采用挤出一次成型,不受环境影响,安全性高的一种护套管。由于一种护套管的内外壁有导电层,内导电层均压,中间为绝缘层,外导电层接地。将电线电缆、裸露导体或管状导体置于护套管内对其防护,这样一种护套管能耐受高电压绝缘、屏蔽、抗干扰防辐射。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均压层,2.绝缘层,3.均压层,4.电线电缆、裸露导体或管状导体,5.铜带层,6.绝缘保护层,7.金属保护屏蔽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护套管及其制造方法一,根据母线的电压等级,先生产护套管,护套管的结构由三层组成:第一层均压层为高温高密度聚乙烯石墨层或高温高密度聚乙烯乙炔碳黑层(交联聚乙烯石墨层或交联聚乙烯乙炔碳黑层),第二层为高温高密度聚乙烯绝缘层,第三层均压层为高温高密度聚乙烯石墨层或高温高密度聚乙烯乙炔碳黑层(交联聚乙烯石墨层或交联聚乙烯乙炔碳黑层),选用的聚乙烯或交联聚乙烯为耐高温大于95℃,石墨层或乙炔碳黑层为半导体厚度0.5mm~2mm,管径为50mm~500mm,壁厚为3mm~20mm,护套管生产成型后,护套管外制作金属保护屏蔽层(金属材料选用不锈钢、铝板材厚度0.5mm~2mm),用不锈钢板或铝板卷包在护套管上再将夹缝焊接;在金属保护屏蔽层上制作绝缘保护层(金属保护屏蔽层接地,电位为零),这就形成带外保护屏蔽层的一种护套管,可用于电线电缆的保护,也可用于管母线的绝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东豪,未经罗东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60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药物输送装置
- 下一篇:提供嗅觉感知的系统、方法和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