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板显示模块的金属框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6248.4 | 申请日: | 200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18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林培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鼎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18 | 分类号: | H05K7/18;G12B9/04;G09F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小雯;魏晓刚 |
地址: | 江苏省昆山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板 显示 模块 金属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平板显示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平板显示模块的金属框架。
背景技术
平板显示技术已应用于电脑萤幕、电视机及数字相框等。常见的平板显示技术包括液晶显示技术及等离子体显示技术。就液晶显示模块为例,液晶显示模块通常是利用金属框架及塑胶框架的配合来固定液晶面板及背光模块。
金属框架的制作是通过将金属薄板冲压成形。由于液晶显示模块的金属框架必须具有窗口来暴露出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所以金属框架在成形的过程中必须移除金属薄板的中央部分来形成窗口。
然而,上述金属框架的传统制作方式将会造成材料的浪费,特别是大尺寸的平板显示模块尤其明显,而这会提高金属框架的制作成本。此外,为了制作出大尺寸的金属框架,也必须采用大尺寸的制作工艺设备,而这也会提高金属框架的制作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在于提供一种平板显示模块的金属框架,用以降低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平板显示模块的金属框架,其包括多个排成一圈的金属框条。每个金属框条具有一垂直部及一邻接于该垂直部的一侧并实质上垂直于该垂直部的水平部,该垂直部具有一位于该垂直部的一端缘的第一垂直连接段及一位于该垂直部的另一端缘的第二垂直连接段,该第一垂直连接段延伸自该垂直部的该端缘,并具有多个第一垂直铆接点,而该第二垂直连接段延伸自该垂直部的该端缘,并具有多个第二垂直铆接点,其分别铆接至该下一个金属框条的该些第一垂直铆接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垂直连接段的一部分重叠于该下一个金属框条的该垂直部的该另一端缘,该第一垂直连接段的另一部分重叠于该下一个金属框条的该垂直部的该另一端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水平部具有一位于该水平部的一端缘的第一水平连接段及一位于该水平部的另一端缘的第二水平连接段,该第一水平连接段延伸自该水平部的该端缘,并具有多个第一水平铆接点,而该第二水平连接段延伸自该水平部的该另一端缘,并具有多个第二水平铆接点,其分别铆接至该下一个金属框条的该些第一水平铆接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水平连接段重叠于该下一个金属框条的该水平部的该另一端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这些金属框条包括多个L字型金属框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这些金属框条包括至少一I字型金属框条及多个L字型金属框条。
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一种平板显示模块的金属框架,其包括多个排成一圈的金属框条。每个金属框条具有一垂直部及一邻接于该垂直部的一侧并实质上垂直于该垂直部的水平部,该水平部具有一位于该水平部的一端缘的第一水平连接段及一位于该水平部的另一端缘的第二水平连接段,该第一水平连接段延伸自该水平部的该端缘,并具有多个第一水平铆接点,而该第二水平连接段延伸自该水平部的该另一端缘,并具有多个第二水平铆接点,其分别铆接至该下一个金属框条的该些第一水平铆接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水平连接段重叠于该下一个金属框条的该水平部的该另一端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这些金属框条包括多个L字型金属框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这些金属框条包括至少一I字型金属框条及多个L字型金属框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预先制作这些金属框条后再将之组合成为金属框架,故可减少现有制作工艺所造成金属材料的浪费,并可采用较小尺寸的制作工艺设备,因而降低金属框架的制作成本。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平板显示模块的金属框架示意图;
图2至图5为图1的金属框架的两相邻金属框条间的组合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一种平板显示模块的金属框架示意图;
图7至图9为图6的金属框架的两相邻金属框条间的组合过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平板显示模块的金属框架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金属框架
110:金属框条
112:垂直部
112a:第一垂直连接段
112a’:第一垂直铆接点
112b:第二垂直连接段
112b’:第二垂直铆接点
114:水平部
114a:第一水平连接段
114a’:第一水平铆接点
114b:第二水平连接段
114b’:第二水平铆接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鼎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未经玉鼎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62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