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弹性导电元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6546.3 | 申请日: | 200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33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24 | 分类号: | H01R1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小雯;李晓舒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 导电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性导电元件,特别是涉及一种不容易被破坏的弹性导电元件。
背景技术
现今生活中,消费性电子产品,如个人电脑、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等,日益普及,并且让人类的生活更加便利。然而,这些产品辐射的电磁波不但会干扰其他电子产品的运作,对人体也可能有潜在的危害。因此,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电磁相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的相关安全规范,例如,针对消费性/专业视听设备的美国FCC、加拿大BETS-7以及欧洲的EN55013/20等,用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此外,由于电子产品体积有越来越小的趋势,致使内部电路板上的零组件彼此干扰的程度加重。为了有效达到电磁相容性规范的要求,并且降低电磁污染,业界通常采用如接地、搭接、滤波、包装以及屏蔽隔离等方式进行设计。并且,针对笔记型电脑、液晶萤幕、光盘机、数据机等小型电子产品,则大多通过电磁辐射源头的确认,再采取接地的方式来改善电磁辐射的问题。
目前,现有的接地方式主要通过接地弹片连接如印刷电路板以及如金属外壳来达成。通过弹片本身的材料特性及结构形状产生一定的弹性,让焊接于印刷电路板上多个位置的弹片与金属外壳贴合或接触产生电连接,以缩小回路、降低阻抗,达到抑制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以及射频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RFI)等效果,并且符合电磁相容规范,甚至可作为接触时的缓冲之用。
请参阅图1,图1绘示现有的接地弹片立体外观示意图。接地弹片7是利用直条金属片体弯折而成形,并且,接地弹片7包含焊接部71、连接于焊接部71的弹性部72、以及连接于弹性部72且与焊接部71同向相对的接触部73。特别而言,接触部73及焊接部71会各自延伸形成卡制部74及限位部75,卡制部74及限位部75能相互卡合,以防止二者因不当外力作用而脱离预设的位置。
然而,前述的接地弹片7在制造过程中必须使卡制部74及限位部75卡合,才能达到其应有的功效,因此其制作工艺繁复。再者,由于卡制部74及限位部75的卡合造成接触部73的下压空间有限,若过度向下施力于接触部73时,可能造成接地弹片7变形而无法复原,甚至因而无法与金属外壳接触,使得电磁干扰的抑制效果降低,而需要更换新的弹片,造成工时及成本的增加。此外,前述的接地弹片7的卡制部74及限位部75具有许多空隙,因此容易被外物插入破坏其结构,造成变形或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弹性导电元件,用以解决前述现有技术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弹性导电元件,包含固定部、支撑部以及保护部。固定部用以固定于基板,并且固定部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支撑部是自前述的第一端以第一角度弯折延伸,并且此支撑部包含接触部,用以接触导体,并且支撑部包含延伸部。保护部则自第二端以第二角度弯折延伸,并且覆盖延伸部。特别而言,延伸部及保护部都具有无孔表面。
根据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导电元件包含固定部及接触部。固定部用以固定于基板;而接触部则用以接触导体。特别而言,弹性导电元件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并且第一端具有第一无孔表面,而第二端具有第二无孔表面,而第一无孔表面覆盖第二无孔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其弹性导电元件的延伸部/保护部及第一端/第二端具有无孔表面,因此不容易被外物插入破坏其结构,也因此不容易变形或失效。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接地弹片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弹性导电元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以及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弹性导电元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3:弹性导电元件 12、32:固定部
122:第一端 124:第二端
14:支撑部 142、34:接触部
144:延伸部 16:保护部
162:第三端 162a、162b:保护片
322:固接孔 36:第一端
362:第一无孔表面 364a、364b:保护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65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