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盘驱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6600.4 | 申请日: | 200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28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西方俊之;安藤明夫;能登秀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27 | 分类号: | H02K1/27;H02K1/28;H02K5/04;H02K5/16;H02K15/1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陆锦华;黄启行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转驱动CD、DVD所代表的光盘等盘的盘驱动装置,具体涉及转子部的防止脱落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光盘驱动装置,要求薄型化、小型化。对于这样的光盘驱动装置,在取出盘时,在包含装载、保持盘的转盘部的转子部上,与盘一起,在从马达取出的方向,力就会作用。因此,需要转子部的防止脱落机构。
对于转子部的防止脱落机构,要求不妨碍转子部的组装而防止转子部的脱落这样2种相反的功能。对此,提出了在转子部的组装时使防止脱落机构在直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转子部的组装变得容易的构成。
作为此构成的一个例子,特开2003-32932号公报披露了把树脂制或具有弹性的金属制的防脱落构件一体地设置在转盘部,使其与金属外壳部接合的构造。还有,特开平10-23702号公报披露了把具有弹性的金属圆板固定在合成树脂制的转盘部的构造。与该圆板一体地按大致L字状弯曲而向下方突出地成形的接合爪与金属外壳部接合。
图5是表示现有转子的防止脱落机构的构造的断面图。此盘驱动装置由转子部101和定子部102构成。在转子部101的转盘部103上设有向下面突出的钩形部104。在定子部102的金属外壳105上设有接合部106。接合部106设为可与钩形部104在轴方向接合。
在把转子部101插入定子部102时,钩形部104与接合部106接触,受到直径方向的力而发生弹性变形。进一步把转子部101插入的话,钩形部104就到达接合部106的下方,钩形部104回到原来的形状。此构造可防止转子部101在轴方向的脱落。
还有,特开平8-51740号公报披露了其他防止脱落机构。用图6的断面图来说明其构造。此盘驱动装置由转子部107和定子部108构成。在转子部107的转盘部109的中心部分,固定了由其他构件构成的具有螺旋槽的防止脱落构件110。定子部108具有支架112、定子芯子111和金属外壳113。在支架112或金属外壳113上形成了与防止脱落构件110啮合的螺旋槽。
在把转子部107插入定子部108时,一边使转子部107旋转,一边把防脱落构件110的螺旋槽拧入支架112或金属外壳113的螺旋槽中。这样,盘旋转用马达的装配即告完成。在此构造中,设在转子部107、定子部108两者上的螺旋构造形成了防脱落结构,限制转子部107在轴方向的移动。
特开2002-136031号公报还披露了其他防止脱落机构。用图7的断面图来说明其构造。此盘驱动装置由转子部114和定子部115构成。防脱落垫圈116固定在轴117上,经轴117而与转子部114成为一体。当力施加在转子部114脱落的方向时,垫圈116会碰到轴承118,防止了转子部114的脱落。这样,此构成就在转子部114的轴117的推力侧前端附近形成了防止机构。
近几年,随着盘驱动装置在移动领域的设备上普及,要求其小型化、薄型化。而且,对高耐冲击性、耐振荡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还有,近几年,对成本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如果不是满足特性、可靠性并且使用廉价的零件的构成,市场就不接受。
然而,图5所示的防止脱落机构的钩形部104需要用可弹性变形的材质来形成容易插入、难以脱落的形状,形状的设定非常困难。还有,在钩形部104充分地确保作为防脱落的刚性是困难的。还有,在成本方面材料本身价格比较高,而且要求非常高的零件精度。
图6所示的防脱落机构具有转子部107和定子部108的拆装容易这样的优点。然而为了在防止脱落构件110上形成螺旋槽,在轴方向需要一定长度。因此从小型化、薄型化的观点来看不合适。再有,为了形成螺旋槽,需要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或复杂模具所涉及的高精度的树脂成型,在成本方面非常不利。
图7所示的防脱落机构只是在轴117上固定了垫圈116,构成容易、比较廉价。然而,此防脱落机构是在轴承的正下侧构成。因此,需要在某种程度上确保轴承长度。因此从小型化、薄型化的观点来看,此构造也不合适。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66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