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之自行车车架管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7626.0 | 申请日: | 200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09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汉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寰宇整合自行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9/02 | 分类号: | B62K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顺荣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汐止***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复合材料 自行车 车架 结构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之自行车车架管结构,尤指一种可同时提升车架管的侧向刚性及纵向抗冲击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之自行车车架管结构,属于自行车部件。
(二)背景技术:
碳纤维复合材料所制成的自行车车架管,具有质轻效果,可大大减轻整台车架的重量,以致近年来被业界广泛使用。但为了提升碳纤维复合材料自行车车架的结构强度,有业者于车架管成型前,在车架管内预置二半圆形内管(如台湾地区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M303166,以下简称习知案)。习知案二半圆形内管以直面端相靠合方式并排设置,使碳纤维复合材料之车架管成型后,内部具有二内管与车架管内壁贴合,而二半圆形内管的直面端自然形成具补强作用的肋条。习知案为提升碳纤维复合材料车架管的结构强度,于车架内预置二半圆形内管的做法,对车架管的结构强度虽有帮助,但对制造者而言却有耗工、成本高及使碳纤维复合材料车架管的重量加重的缺失。而且,肋条的设置,不论是采用横式摆设或纵向设置,都仅能提升车架管单一方向的刚性,无法兼顾车架管的侧向刚性或纵向抗冲击性。以致,习知案在结构强度上尚有缺失存在。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之自行车车架管结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同时提升车架管的侧向刚性及纵向抗冲击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之自行车车架管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之自行车车架管结构:车架管的管内壁三等分处分别具有一肋条,三肋条于车架管管轴心处交接,藉该三肋条呈放射状的与车架管内壁三等分处连接,具有支撑车架管管壁结构强度的功效,以提升整个车架管的结构强度,使车架管的侧向刚性及纵向抗冲击性同时提升。
其中,一肋条可作垂直向设置。
其中,当车架管为上管,该垂直方向的肋条可朝上。
其中,当车架管为下管,该垂直方向的肋条可朝下。
其中,当车架管为下后叉管,该垂直方向的肋条可朝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功效在于:提升了自行车车架管的侧向刚性及纵向抗冲击性,增强了车架管的结构强度。
(四)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所示为图1中2-2剖视图。
图3所示为图1中3-3剖视图。
图4所示为图1中4-4剖视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如下:
10上管 11下管 12头管
13立管 14五通管 15上后叉管
16下后叉管 17勾爪 A肋条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之自行车车架管结构,请参阅图1~图4所示,自行车车架的车架管包含一上管10;一下管11;一连接上、下管10、1 1的头管12;一顶端连接座垫竖管而侧壁与上管10另一端连接的立管13;一五通管14,顶端连接立管13底端,前端连接下管11的另一端;一上后叉管15,顶端与立管13顶端侧壁连接;一下后叉管16,前端与五通管14端连接;及一勾爪17,用来连接上后叉管15、下后叉管16的后端。
请参阅图2~图4所示,于车架管(如上管10、下管11及下后叉管16等)的管内壁三等分处(即相隔120度)分别具有一肋条A至管轴心处交接(肋条A可与车架管同体成型),藉三支放射状肋条A的设置,具有支撑整支车架管、提升车架管结构强度的功效。其中,一肋条A的设置方向是作垂直方向设置,尤其,当车架管为上管10时,垂直的肋条A可朝上设置,(如图2所示);当车架管为下管11及下后叉管16时(如图3、图4所示),垂直的肋条A可作朝下设置,以提升车架管的纵向抗冲击性。由于车架管内壁于垂直肋条A外还有二肋条A分别向两侧斜向支撑车架管管壁,以致,二斜向肋条A具有提升车架管侧向刚性的效果。
其次,请参阅图5所示,不论车架管是否为圆管或非圆管,皆可在车架管管内壁三等分处分别具有一肋条A,而且三肋条A亦于车架管管轴心处交接,以提升车架管的结构强度。
由上述的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于车架管管内壁三等分处各设置一肋条A,且三肋条A于车架管管轴心处交接,即能提升整支车架管的结构强度,以及提升车架管的纵向抗冲击性、侧向刚性,该项结构远比习知案具有实用性及进步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寰宇整合自行车有限公司,未经寰宇整合自行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76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