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散热结构以及LED灯泡的散热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8254.3 | 申请日: | 200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61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谢祯图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祯图 |
主分类号: | F21V29/00 | 分类号: | F21V29/00;H01L23/4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结构 以及 led 灯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灯泡,特别是指LED灯泡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LED灯泡在发光时只须较小的能量,故在许多产品上,早已取代现有的钨丝灯泡,获得广泛的应用,例如装饰灯串、广告广告牌或是交通号志等。然LED灯泡虽然只需要小电量即可发光,但其同时会产生高温现象,目前均只能在小功率输出的产品上使用,而无法提供高功率的LED灯泡。举例而言,现有4瓦的LED灯泡,在经过一小时以上发光的时间后,其灯座温度将达到70℃~80℃,一般而言,若超过90℃时,LED即很容易损坏,或显着降低其使用寿命,是以现有大都只能做到此功率输出的结构。
为降低LED灯泡在使用时的温度,其现有结构图如图1、图2所示,包括有一电路板1,LED2设在其上,一导热板3设在电路板1的下部,整体容置在一灯座4内,而灯座4外部则设以数个散热片41,利用导热板3吸收LED2发光时的热量,以接触传导的方式,传送到灯座4及其散热片41上,获得散热的目的。现有导热板3、灯座4与散热片41通常是以铜或铝的材质制造,以期提高其散热效果,但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结构以及LED灯泡的散热结构,利用一绝缘的热交换膜,直接覆设在电路板上,并延伸到灯座与散热片的表面,乃达到迅速散热与降温的功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LED灯泡的散热结构,包括有一电路板,结合有一LED,其下部设有导热板,而整体为容置在一灯座内,所述的灯座的外部设有数个散热片,其特征在于:电路板上直接覆设有一绝缘热交换膜,所述的绝缘热交换膜延伸到灯座结构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一种散热结构,包括有一电路板,电路板外部设有数个散热叶片,其特征在于:电路板上直接覆设有一绝缘热交换膜,所述的绝缘热交换膜延伸至外部的散热叶片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具有较现有更佳的散热效果,在此基础下,可提供制造较高功率输出的LED灯泡,获得更佳照明效果,而不虞损坏LED的发光芯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LED灯泡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平面图;
图5为现有一CPU的结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计算机CPU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主机板;2-LED;3-导热板;4-灯座;41-散热片;5-绝缘热交换膜;6-CPU;61-散热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一般LED灯泡所具有的电路板1、LED2、导热板3、灯座4及其散热片41,而主要特征在于:电路板1上覆设以一绝缘热交换膜5,使其外部延伸到灯座4处,甚至可包覆住全部的散热片41。所述的散热交换膜5可利用纳米炭溶解在液体玻璃中所构成,为一绝缘体,并具有高导热性与高散热功能。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组合的热交换膜5为不导电体,故可直接覆设在电路板1上,并与提供LED发光芯片电连接的导电丝外结合端直接接触,可更有效率的将LED发光时所产生的热量向外导出,经实际测试,当热交换膜5延伸到灯座4的位置时,LED灯泡的温度可降低到60℃,而当延伸到包覆全部散热片41时,其温度可降低到50℃。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较现有更佳的散热效果,在此基础下,可提供制造较高功率输出的LED灯泡,获得更佳照明效果,而不虞损坏LED的发光芯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适用在LED灯泡上的实施例,在此概念下所实施的应用或改造,均仍应为本专利所涵盖。例如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利用绝缘热交换膜5直接覆设在极易产生高热的CPU6上,并可延伸到原主机板所连接的散热叶片61上,其乃能提供任何计算机的主机板在高速运转下,仍可更有效率的降低工作温度,而得以避免计算机死机或损坏的情况产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祯图,未经谢祯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82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3×3保偏光纤耦合器的全保偏光纤干涉仪
- 下一篇:绞肉机